展各抗日實力,保障各種抗日黨派。
各民主黨派著名人士黃炎培、左舜生、章伯鈞、沈鈞儒、鄒韜奮、張君勱等與周恩來敘談,對國民黨大夫所望,痛感必須反對內戰,堅持團結抗日,並準備發起成立民主聯合運動,抵抗國民黨的壓迫。
在軍界,指揮著25萬將士的第1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多次表示不願內戰,願意推動時局好轉。
馮玉祥說,新四軍抗戰有功,婦孺皆知,此次被政府消滅,政府方面實沒有方法能挽回人民的反對。
而各地方實力派,如山西的閻錫山,榆林的鄧寶珊、高雙成,綏遠的傅作義,寧夏的馬鴻逵,以及雲南的龍雲,廣東的餘漢謀等,在此次反共高潮中都站在中立地位。
在文化界,數百名著名人士聯名發表宣言,反對國民黨槍口對內。海外僑胞聯合會及著名人士陳嘉庚、司徒美堂等分別通電全國,譴責蔣介石倒行逆施,要求制止內戰,反對槍口對內。
在新聞界,許多進步的新聞記者紛紛發出電訊和評論,認為皖南事變直接影響中國抗戰前途,深感事態之嚴重,要求英美等國對中國當局施加壓力,勿使事態擴大。美國紐約《華僑日報》、蘇聯《真理報》、菲律賓馬尼拉《建國報》、印尼《民報》和香港《南華日報》等先後發表評論、專論,強調: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會不會破裂,中國內戰會不會發生,已引起全世界人士的關切,國內外同胞對皖南事變的發生尤為驚心動魄,因為這不僅影響抗戰能否繼續問題,而且關係到國家民族生死存亡問題。強烈呼籲蔣介石“以善其後”,大聲疾呼“槍口一致向外!”'《皖南事變》,中共黨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263頁。'
蘇聯對皖南事變的製造者提出了抗議,蘇聯駐華大使潘友新1月25日會見蔣介石時表示:進攻新四軍有利於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來說,內戰將意味著滅亡。
英、美也不贊成蔣介石發動反共內戰。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轉告蔣介石,英國政府認為,內戰只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