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髒氣不平,經久失調,一觸積痰,厥氣內風,猝焉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氣返然後已。”

第三章脾胃病證

脾主運化,主升清,主統血,主肌肉、四肢。胃與脾同屬中焦,主受納、腐熟水谷,以通為用,以降為順,與脾相表裡,共有“後天之本”之稱。脾升胃降,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脾胃運化水谷以充養。脾胃的病理表現主要是受納、運化、升降、調攝等功能的異常。

脾為太陰溼土之髒,喜溫燥而惡寒溼,得陽氣溫煦則運化健旺。胃為陽明燥土之腑,有喜潤惡燥之特性,胃不僅需要陽氣的蒸化,更需要陰液的濡潤,胃中陰液充足有助於腐熟水谷和胃氣通降。故脾陽(氣)易虛,而胃陰易虧。若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減退,則機體運化吸收功能失常,以致出現納呆、便溏、腹脹、倦怠、消瘦等病變;運化水溼功能失調,可產生溼、痰、飲等病理產物,發生洩瀉等病證。若胃受納、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不僅影響食慾,還可因胃氣壅滯,而發生胃痛、痞滿及大便秘結;若胃氣失於和降而上逆,可致暖氣、噁心、嘔吐、呃逆等。小腸司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之職,大腸則有傳導之能,二者又皆隸屬於脾的運化升清和胃的降濁。

依據脾胃的生理和病機變化特點,將胃痛(吐酸、嘈雜)、痞滿、腹痛、嘔吐、呃逆、噎膈、洩瀉、痢疾、便秘等歸屬為脾胃病證。脾胃病證的發生與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稟賦薄弱等密切相關,其治療強調胃以通為用,脾以升為健,恢復脾升胃降的正常功能。上述病證雖歸屬於脾胃,但與其他臟腑亦密切相關,臨證中應注意臟腑之間的關聯,隨證處理。

第一節胃痛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為主症的病證,亦稱“胃脘痛”。

《內經》初步闡述了胃痛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及治療。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膜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靈樞·經脈》日:“脾,足太陰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