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因此又造‘大明寶鈔’用以解決這一難題。然而寶鈔發行額沒有限制,舊鈔、爛鈔又未能及時回收,加上印製簡陋,容易偽造,使得寶鈔很快貶值。原本一貫相當於一千文,可是如今,江南士民和一些行商大賈重錢輕鈔,甚至有人以一百六十文錢折算鈔幣一貫,可謂是鈔法大壞不行。”
朱棣頓了頓,心中暗想:這還是因為朱元璋太厲害,而且明初吏治相對還算清明,所以大明寶鈔還勉強可以在市面流通。到了明朝中後期,寶鈔已經貶值得和廢紙差不多了。
“你們說說看,如何才能保證大明寶鈔正常流通?”
鬱新小心翼翼地說道:“太祖皇帝的辦法是下詔禁用銅錢,依臣愚見,若想保證大明寶鈔正常流通……永樂通寶似乎不必發行。”
朱棣又好氣又好笑。他手裡正捧著永樂通寶的新錢樣子,這個鬱新居然建議禁用銅錢。如果上綱上線,對鬱新扣上一條欺君之罪也不為奇。
不過話又說回來,朱元璋確實曾經“詔禁用銅錢”、“令有司悉收其錢歸官,依數換鈔,不許更用銅錢行使。限半月內,凡軍民商賈所有銅錢悉送赴官,敢有私自行使及埋藏棄毀者罪之”,也就是說,鬱新的建議倒也算得上“有據可依”。
朱棣尚未說話,左侍郎夏元吉卻搶先說道:“大明通行寶鈔只有一百文、兩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千文六種面額。如果下詔禁用銅錢,百姓們購買普通生活用品時會非常不便,大約只能採用以物易物的交易形式了。而且邊疆地區諸如蒙古、甘肅、西藏、青海以及西南諸省,其民間交易均依賴於使用銅錢。若不製造銅錢,邊疆百姓會因為缺乏貨幣流通而愈加貧困。”
朱棣點點頭,想道:其實不僅是邊疆百姓的流通貨幣完全依靠中央製造,事實上明朝周邊的國家,比如朝鮮、日本、琉球、安南、占城、暹國、邏國,其民間百姓也基本將中國製造的銅幣視為法定貨幣。這個時代,中國貨幣的強勢地位與後世的美元相比毫不遜色。
想要短期內令大明寶鈔在明朝周邊的國家流通很難,因為技術方面存在困難——原來的大明寶鈔由桑穰紙製成,紙質不佳,易被損傷、蟲蛀、腐蝕。想要改變這一局面只有兩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是提高寶鈔質量。如果大明寶鈔的質量能夠達到現代紙幣的程度,那麼自然能夠象銅幣一樣在周邊國家流通。現代制鈔紙的原料配方有著嚴格的固定比例,造出來的紙,質地光潔細膩,堅韌耐折,挺括平整。如果用手拿著鈔票在空中抖動,或者兩手拿著鈔票的兩端一鬆一緊地拉動,或者用手指輕彈紙的表面,都會發出清凌明脆的聲音來。
明朝的造紙水平還算不錯,有用竹為原料的“竹紙”;有用竹麻及秸杆製成用於包裝物品的“火紙”、“糙紙”;有用細竹料製成的“柬紙”,書寫信柬或製成名片;也有用白礬水浸過,染上紅色的喜慶用的“吉柬”;有用楮皮竹麻為原料製成的“皮紙”,或“棉紙”;還有用桑穰特製的“箋紙”……大明通行寶鈔也是選長纖維的桑穰為骨料,大量摻用廢棄的公文幣打漿做原料。不過,用桑穰所制的鈔紙,其韌性和張力也不足,極易拉斷。如果在空中抖動,聲音發悶。
朱棣只知道現代制鈔紙的原料主要是棉短絨,別的就不知道了。密令造紙匠以此為基礎進行研究試驗,如今已經有了初步成果。新紙和原來的桑穰紙相比固然要好得多,但終究還是遠遠不如後世的印鈔紙。或許讓那些造紙匠再試驗研究一段時間,會有更好的結果吧。反正朱棣計劃永樂元年再發行新版的大明寶鈔,離那時還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倒時候看情況再說。
第二個辦法則是在周邊國家設立兌換昏爛寶鈔的專門機構。但這個辦法想要實施同樣有難度。如果官辦,不知要設多少吃官糧的職位才夠。這種兌換寶鈔的機構如果設少了,寶鈔的流通性又不能保證;如果在國外設定足夠多的官辦兌鈔機構,那麼政府的官僚機構就會嚴重膨脹,令中央財政背上無比沉重的包袱!如果交由民間來辦,從商人的本性考慮,在沒有足夠利益的前提下商人不會有什麼積極性。但是在兌換昏爛寶鈔這件事上,朱棣又能從哪裡弄出足夠的利益給商人呢?要知道,21世紀的銀行對於兌換爛鈔的業務同樣沒多少積極性。
所以,想要繼續保持與周邊國家的正常交易,短期內還是得依靠銅錢。
想到這裡,朱棣說道:“一方面,百姓們日常交易需要小額錢幣,另一方面,與周邊國家交易也需要使用銅錢。所以不可禁用銅錢。”
鬱新連忙躬身回答:“是,聖慮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