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啟在查閱各種記錄的時候發現:現在的人族已經全然與洪水大災之前的人族不同了!
洪水之前的人族,文化傳承幾乎全要靠人族共主來制定以及傳授,所以整個人族都對共主言聽計從。
人族共主在那時的威望是整個人族之中最高的,所以也就沒有任何部落對共主產生牴觸情緒。
而人族在經過了三位皇者、五位帝者的帶領之下,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之後,已經擁有了可以說是非常完善的文明。
而這些文明已經在這數千年中滲透到了每一個人族的骨子裡面。
同時,人族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氣質也同樣滲透到了每一個人族的骨頭裡。成為了人族獨有、能夠區別於其他洪荒種族的一個特質!
洪水大災之時,人族遭遇了重創!
原先密佈於廣袤的二十七領地之中的數十億人族頃刻之間變成了數百萬,絕大多數的族人都被大水淹沒。
倖存下來的人族,原先的社會結構整體被打亂,可以說幾乎沒有一個部落能夠完整地度過大災。
現在的人族部落成員都是零散族人再次聚合而成。
同時,人族部落也被大洪水分隔開來,並且在堯、舜兩位共主在位的將近百年時間裡保持著孤單無援的狀態。
這些被大水隔絕的人族部落,在絕境之中充分地發揮了人族自身的自強不息精神,在三皇五帝為人族打下的文明基礎之上、根據所處的環境創造出了具有各自特點的文明。
而且。這些人族部落幾乎都是依靠著自身之力、度過了長達百年之久的災難期,早已形成了獨立自主的意識。
同時由於堯、舜兩位共主並未向莘縣大水圍困之中的人族部落們提供什麼幫助,所以現在的人族部落們便對人族共主沒有太大的認同感。
雖然這些人族部落都對成功治水、將他們解救出大水圍困境地的夏禹保持尊敬的態度,但是長久以來的獨立自主狀態已經使得他們只是對夏禹尊敬、卻不是尊崇!
而由於夏禹在任人族共主的時期。也沒有為人族創造出什麼文明出來。
所以,隨著夏禹的逝世,這些人族部落們對人族共主的尊敬也隨之消失。
夏啟自己。更是沒有為人族創造出什麼值得族人尊崇的事件,所以夏啟這個人族共主在人族部落中的認同度更低了!
找出了人族現在的狀況之後。夏啟開始思考如何來有效地管理整個人族、而非因為部落之間的文化差異而再次發生如同東夷部落聯盟那樣的作亂事件!
經過了一段時期之後,夏啟透過不斷的推算以及與族中賢者們的請教之後。終於找出了應對人族現今狀況的辦法來——分封!
夏啟根據自己父親——夏禹分設好的爵位、制定了一系列的爵位升降制度以及分封族國的辦法。
辦法規定:凡是有正式人族爵位的部落首領,都可以將自己統領的部落改組成方國!
其中,男爵爵位的部落首領,統領改組後的方國可以佔據最大為方圓五百里的領地。
子爵爵位的部落首領,統領改組後的方國可以佔據最大為方圓八百里的領地。
伯爵爵位的部落首領,統領改組後的方國可以佔據最大為方圓一千五百里的領地。
目前人族的所有部落中,爵位最高的部落首領便是夏啟自己!
而人族共主之名,也被夏啟更改為了王、由夏啟自領、統領所有的諸侯方國!
另外,所有在管理人族過程中做出貢獻的官員們,也被夏啟按照功績等級給予了最大方圓五百里的采邑!
所有的方國、采邑都必須按照夏禹制定下來的納貢制度來向人族之王進行納貢。
納貢之外,所有的方國、采邑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但必須要響應人族之王的號召來為人族進行征戰。
而方國、采邑內的管理權力,都被夏啟放權下去、由各自的首領全權掌握!(未完待續。)
312 人族發展(為奇異之道讀者更)
在分封方國的時候,夏啟也注意到:同為黃帝軒轅後裔的部落們,各自之間的部落文明差異很小,幾乎都是嚴格按照祖先軒轅傳承下來的文明來行事的。
而其他部落們,就和黃帝后裔部落們的文明差異較大了。
所以,夏啟便將十幾個黃帝后裔部落遷移到了夏族周邊,將他們的方國封在了夏族附近。
而其他部落形成的方國,則被夏啟按照其文明與夏族文明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