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他指的方向,劉軍浩才發現溝岸邊的蘆葦叢中有不少螃蟹洞。近在咫尺,自己竟然毫無察覺,真是燈下黑。
可以理解,別看水溝在家門前,他卻很少往蘆葦叢邊湊,最多是在木橋上來往。沒想到不留神之中,岸邊已經打了這麼多洞穴。
被建輝一說,他也動了心思。
其實現在捉螃蟹尚早,秋天才是最好時節。那時候母螃蟹即將產卵,紛紛爬到溝邊有水的地方,然後隨便挖個很淺的洞就開始產卵,捉起來很方便。不過找洞的時候要小心,因為很多洞裡裡藏得是老鼠和蛇。
“捉螃蟹,好呀,讓你們看看我捉螃蟹的水平。”閒著也是閒著,劉軍浩不介意給他們露一手。
捉螃蟹的方法很多,一般有釣扎摸挖掘蓋等。
說道釣,非常簡單,和釣黃鱔差不多,用細蔑絲做個鉤串好蚯蚓,然後尋個渾水的蟹洞把鉤伸進洞內。只要螃蟹的大鉗子咬住獵物,就可以慢慢拉出洞穴,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即將離開水面那一刻,覺得大事不妙的螃蟹會慌忙鬆開鉗子逃走,這時必須眼疾手快,用另一隻手迅速堵住洞口,阻隔斷螃蟹的退路。
稍微遲疑,螃蟹就鑽到洞底深處,再也釣不上來。
扎螃蟹則需要製作一根篾片,然後在其中一端綁根U型的鉛絲鉤子,直接用它往洞裡攪動。螃蟹承受不住鉤子的鼓搗,往往會逃離洞穴,被鉤子“扎”了出來。
挖螃蟹沒有一點科技含量,直接將手伸進洞內一直掏到底。這種方法需要勇氣。因為稍慢一點,螃蟹的大鉗子就會緊緊地夾住你的手,很疼,有時甚至還會出血。
劉軍浩有次被螃蟹夾住,那個時候比較生猛,也不知道害怕,張口一牙下去“咔嚓”直接把螃蟹的鉗子咬碎
當時惹來一眾夥伴的佩服聲,為此得意了很久。
螃蟹洞內深淺不一,粗細不同,碰到小螃蟹好捉,一捉一個準。老螃蟹就不是那麼容易,它們的洞往往很深,捉的時候要手臂完全深入洞中,肩膀斜斜的側在洞口,半邊臉挨著泥巴上……這個時候的成功率相當低,經常搞得滿頭滿臉是泥巴,最後卻沒見到螃蟹。
此方法也有風險,一次劉軍浩的手剛伸進洞中。突然一條蛇從手旁往外竄,當時他還以為是黃鱔,胳膊直接往洞壁上壓,結果那水蛇逃脫不掉纏繞在他的手腕上。幸虧覺察到不對,趕忙將胳膊拿出,否則非要挨一口。
經過水蛇事件,他以後挖螃蟹小心了許多,每次都是看準再下手。
蓋螃蟹是弄團水草緊緊的堵死洞口,過十幾分鍾返回原地,用手猛然拽出水草,另一隻手快速伸進洞中抓,十有八九憋不住氣的螃蟹都在洞口待著,當然也有憋得時間太長憋死在洞口的。
摸螃蟹則跟著感覺走,一般在下河洗澡的時候進行。人在河裡走,腳踩流沙,彎腰雙手在河底摸,只要踩到或者摸到光滑滑的一塊,抓上來準是大毛蟹,當然極少有可能踩到老鱉。
經常捉螃蟹,劉軍浩還發現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每個螃蟹洞外邊都會有一堆呈泡沫狀的泥巴,這相當於螃蟹的領土界碑。捉到螃蟹後只要把這堆泥巴弄走,過幾天一般會重新住進一隻螃蟹,出現一堆新鮮的泥。
“對了老公,你知道母螃蟹怎麼繁殖的嗎,我是說那些小螃蟹孵出來後怎麼生活?”張倩對捉螃蟹不怎麼感興趣,倒是對螃蟹由來有些興致,好奇的問道。她只知道螃蟹把卵產在自己的臍內,然後將卵孵化成小螃蟹。可是那些小螃蟹怎麼生活,書中卻沒有說。
“這算你問對人,一般人還真不知道。”劉軍浩顯擺的回答到。他小時候為了弄清這個問題,特意捕捉過一些母螃蟹,發現它們哺育後代的方式比較獨特。
小螃蟹剛出生的時候是軟甲,仍然躲在母螃蟹的蟹殼裡邊。只有在風和日麗氣候溫暖的日子裡,母螃蟹才會從洞中爬上岸開啟蟹蓋,讓小螃蟹們出來曬暖玩耍。一有周圍有任何風吹草動,小螃蟹便像螞蟻似地一窩蜂朝母螃蟹的蓋子裡鑽。
看孩子鑽的差不多,母螃蟹便會合上蓋子,揚起兩隻大鉗子,沙沙沙橫著逃進洞穴中。
當然,母螃蟹逃的太急,難免會留下不少小螃蟹在外邊。這種小東西離開母體是養不活的,劉軍浩曾經捉過不少,可惜沒兩天功夫全部死掉。
在劉軍浩的指導下,幾個人像模像樣的學起蓋螃蟹的方法。
何一凡剛掀開了兩個水草蓋子,突然扯著嗓子大叫起來:“建輝,建輝,快來呀我被蛇咬到了”
聲音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