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嘍。”艾虎躲過芸生的一腳,一溜煙地出了門。“那我們走了。展大哥,今晚你可是不醉不歸啊。”盧珍笑著,跟韓添錦和徐良也出了門。
“大哥不去嗎?”展翔問芸生。“今天良子跟我換了班。”接到今天聖旨會到的訊息,良子主動跟芸生換了班。“原來是這樣。”展翔看著芸生,低了低頭。
院子裡忽然冷清下來,兩個人都把頭低下了,不知道該說什麼。
“大哥……”
“怎麼?”
“能不能……再帶我去一次那個山林。再帶我騎一次馬。”展翔輕聲問道。
“好,你等我一下。”芸生說完轉身出了府門。
山林。
只見一匹雪白駿馬賓士在林間的大道上,馬上一襲白衣緊擁著一襲藍衣,在春天的新綠中,微笑,奔跑。
展翔閉上眼迎著風,感覺自己在與林為伴,與風追逐。睜開眼,眼前是藍天白雲,清山綠水,身後是那人柔情的雙眸,溫暖的懷抱,心中則是一片待酬的凌雲壯志……多少年後,展翔每每想起這個時候,都覺得,是自己人生最幸福的時刻了。
第9章 第九章
展翔本不是好虛榮炫耀的人。但對於每個十年寒窗的學子來說,金榜題名,身著紅袍,帽插官花,騎在高頭駿馬上游街誇官,無意都是一生中最榮耀的一刻。
仁宗趙禎在金鑾殿看著自己欽點的狀元郎也是一陣心喜,細問原來是展昭的侄子,更喜上眉梢,這展家果然輩輩出人才。看這模樣,再看這才情,一篇國安說,字跡秀挺,邏輯清晰,思維縝密,論理嚴謹。“……百姓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百姓如火可明朝綱亦可燎原。納賢臣,聞忠言,心懷蒼生,恩澤天下。方乃一代明君,方築國安之本。”仁宗看了看手上展翔的答卷,問:“展翔,你覺得朕,是一代明君嗎?”“皇上親民如子,愛民情深。皇上的功績和美譽自有天下人斷,自有後人評說。”“不,朕現在想聽你說。”展翔頓了頓,回答道:“如今大宋雖基業穩定,百姓安樂。但各省依舊旱災水災不斷,各處邊境時有戰火,匪寇橫行。仍有難民食不果腹,流離失所。”趙禎聽著皺著眉點點頭,“望皇上多施聖恩,平息動亂,減輕黎民苦難,在展翔心裡乃為明君。”“展翔,你可知朕也有朕的為難和朕的苦?”趙禎嘆了口氣。“皇上乃一朝天子,皇上用皇上的為難和皇上的苦,換著一國百姓的幸福,是我大宋之幸,是百姓之福。”“哈哈,好!說得好!”趙禎拍了下龍頭椅,覺著自己的氣一下子順了過來。“展翔,你且先回鄉祭祖,待我跟吏部商議之後,再封你官爵。”“謝皇上恩典。”展翔磕頭謝恩。
兩天後。開封府正廳。
包拯詳問完白芸生等人這次抓回欽命要犯的經過,轉頭看向一旁的公孫策:“公孫先生,前兩日展翔進宮覲見,情況如何?”“回大人,聽說皇上見過展翔,一番詳談之後,龍顏大悅,甚是喜愛。“哦?是嗎?”包拯聽著笑笑。“說是待展翔百日省鄉之後,再封官加爵。”“好,很好。”包拯點點頭。小兄弟幾個在一旁邊聽邊心裡替展翔那個樂,盧珍和徐良看了看芸生,那人眼角眉梢都是抑制不住地欣笑。
一個月後,展翔奉旨回家祭祖,省親百日,正是所謂衣錦還鄉。展府自然是光耀門庭,前來道賀的賓客絡繹不絕。展翔應對三日後,已有些疲乏。而後都由展老太太和和展大爺展二爺來接待安排。
展翔回到書房,撫摸著琴絃,輕輕撥動。站在芸生曾站過的窗邊,遠眺後院紫竹林。家中的院落房間,原本應是自己最熟悉最舒適的地方,但為何卻如此難以靜心。百日,這才幾日……
慢步走進漸入初夏的竹林。翠紫嫩竹隨風搖曳,筆直身幹,節節高升。展翔走到曾經為躲芸生而藏的密林之處,想起那日兩人在這裡尷尬碰唇,就是一陣臉紅。微微抬頭,林梢竹葉層疊,在徐風中輕擺。當時自己像個傻瓜一樣跑遍了整個林子,那人說他其實一直都在原地……
回到前院,展翔命人把開封帶回的隨身行李取來。坐在院子的石凳上,將芸生為他制的紫竹茶具一一取出,再命人泡了幾壺熱水放在邊上。展翔從懷中掏出一個圓形木盒,輕手將木盒抽出,一顆顆圓粒形的茶丸在盒中滾動。展翔學那人一般,取出一丸放入壺中,注入一泡熱水,晃了晃,待茶丸化開,將水倒掉;再注入第二泡,晃了晃,將茶葉洗淨,再把水瀝去;最後慢慢注入第三泡,滿院清香。
“好茶!”院外問道味道的展二爺邊誇著邊走了進來。“二叔。”展翔站起身。“這應該不是我們家的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