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8部分

面的鄧尼金主持會議,克拉斯諾夫在會議上當場宣佈自己因身體健康原因,決定引退並移居國外,要求頓河哥薩克將領們服從新的領袖鄧尼金的意志。

鄧尼金的嫡系將領佔了參加會議的哥薩克將領的大多數,克拉斯諾夫手下最為倚重的兩員大將菲茨赫拉烏羅夫和馬蒙諾夫都宣佈效忠鄧尼金,這讓克拉斯諾夫恍然才明白原來鄧尼金在頓河白衛軍和北高加索庫班哥薩克會師後,透過一段時間的經營早已經架空了自己,所以今天才那麼輕鬆的就掌控了局面逼自己下野。

事實上,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雖然論年紀比彼得。尼古拉耶維奇。克拉斯諾夫這個哥薩克將領要小了3歲,但克拉斯諾夫能在沙俄軍隊中當上師長,靠的是自己的血統而不是能力,何況克拉斯諾夫在歐戰東線戰場上不過指揮過一個哥薩克騎兵師,而鄧尼金這廝已經獨當一面指揮第八集團軍。

至於去年二月革命後,克拉斯諾夫不過混到哥薩克軍長,鄧尼金直接就晉升到了克倫斯基臨時政府的軍隊總參謀長,先後輔佐三任臨時政府軍隊的總司令,論人脈論威望論資歷論能力,各方面全面超越哥薩克世家子弟出身的克拉斯諾夫。

而三次察裡津戰役中克拉斯諾夫這個名義上的總指揮的拙劣表現則讓原本被他倚仗為左膀右臂的菲茨赫拉烏羅夫和馬蒙諾夫都深感失望,而鄧尼金的後來居上則讓這兩員克拉斯諾夫曾經的心腹大將看到了希望。

鄧尼金的背後支援他的是協約國,而克拉斯諾夫拋開個人能力和野心不談,這選大樹和靠山的眼光就不行,如果說美國沒有參戰,協約國沒有重新開闢東線戰場,成立東線聯軍的話,那麼頓河白衛軍投靠德奧也還勉強說的過去,問題是美國佬宣佈加入協約國作戰,亞洲又蹦出來箇中日同盟。

那個中國王一手打造的協約國東線聯軍,簡直就是逆天的存在,對菲茨赫拉烏羅夫和馬蒙諾夫兩人而言,三次察裡津戰役中當面的蘇俄紅軍始終沒有超過10萬,可自己在克拉斯諾夫的干擾下楞是連著打了三次敗仗,而且德國佬答應的軍援在魯登道夫和蘇俄簽訂停戰協議後就沒了下文,頓河白衛軍就像一塊破抹布一樣被德奧拋棄了。

白衛軍本質上最早是效忠白色沙皇的前沙俄軍人和他們的子弟組成,當然包括沙皇曾經的御用打手哥薩克們,但時代的洪流使得保皇黨是絕對沒有出路的,所以白衛軍宣誓效忠的是全俄臨時政府,或者說,是所有反蘇維埃和布林什維克主義的各政黨和投機分子的統一戰線。

支援大資產階級、大貴族、地主和富農,打著立憲民主共和的口號是各地白衛軍的基本特點,至於曾經自認為代表貧下中農和無產階級、工人階級的社會革命黨人、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和孟什維克們,則成為了兩頭不著靠的中間勢力,但和白衛軍在反布林什維克主義上,雙方是一致的,因此雙方既經常合二而一聯合起來對抗莫斯科,一旦蘇俄這邊的壓力小了,反布林什維克聯盟自己則往往又開始內訌。

在王庚前世,高爾察克失敗後帶著120萬白衛軍及家屬向伊爾庫茨克撤退,最後卻因為原本和他合作的左派革命黨人和孟什維克在伊爾庫茨克叛亂起義奪取了當地政權而落入敵手,最終又被交給莫斯科趕來的契卡處決。

同樣在王庚前世,鄧尼金白衛軍的最後失敗,和一直支援他的庫班共和國政府的背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然,今天,在這個時空,1918年的這一切都沒有機會再次重演。

第五百九十六章 (上)好處還是多多

在高階將領軍事會議上,幾乎所有白衛軍將領都一邊倒的宣佈效忠新的領袖鄧尼金,而宣佈下野的克拉斯諾夫則黯然離去,甚至都沒有一個原本屬於他部下的將領到火車站送行,當然,鄧尼金的戒備也是森嚴的,頓河哥薩克新領袖派了自己的嫡系將領帶領一個團的兵力,護送克拉斯諾夫一家帶著行李坐火車去烏克蘭。

鄧尼金滿足了彼得。尼古拉耶維奇。克拉斯諾夫借道烏克蘭流亡德國的要求,當然,讓他隨身帶走的金銀珠寶應該能維持克拉斯諾夫在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體面的生活,他的副官和衛士長、管家夫婦都繼續追隨著他而去。

這天的晚些時候,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代表頓河及北高加索自治政府,正式對外宣佈元首克拉斯諾夫因健康原因辭去所有職務,下野並離開前往歐洲療養,鄧尼金就任頓河及北高加索自治政府的第二任元首兼內閣總理。

菲茨赫拉烏羅夫被任命為頓河集團軍司令,馬蒙諾夫則擔任了庫班集團軍司令,倆人分別就任頓河及北高加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