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軍中,負責守衛喀山一線的是第三集團軍全集團軍7個步兵師,只有不到10個炮兵連的大炮。
蘇俄紅軍伏爾加河方面軍第三集團軍這十個炮兵連的大炮,佈置在喀山防線的有6個炮兵連,其餘2個在切博克薩雷,1個在澤列諾多爾斯克,最後1個炮兵連則遠在下諾夫哥羅德。
蘇俄外交人民委員契切林雖然從德奧那邊再次弄回來10萬前沙俄戰俘,德國人也答應供應20個師的俄國步槍,50個炮兵連的俄式大炮,甚至還包括20個高射炮營的高射炮,但是由於時間關係,也由於蘇俄政府這會兒湊不出足夠的糧食棉花去換回這些裝備。
斯維爾德洛夫和捷爾任斯基費盡心思,把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一月劇變以來,所有鎮壓敵對勢力後沒收以及充公的珠寶黃金湊起來,也就剛夠支付20個炮兵連大炮的採購款或者10個師的俄國步槍,由於在烏法戰役中損失了大量的相對熟練的炮兵,伏爾加河方面軍的指揮員們在優先購買步槍還是大炮的問題上,第一次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伏爾加河方面軍的副司令員、第二軍事委員伏羅希洛夫這廝力主先採購大炮,因為南方面軍主力的第八、第十集團軍差不多齊裝滿員,步槍可是不缺,而大炮顯然多多益善,能有效提高部隊作戰火力!
而斯維爾德洛夫和加米涅夫的目光焦點則在第一時間重建第一和第五集團軍,沒步槍怎麼組建步兵師?兩個集團軍怎麼重建?20個炮兵連的炮兵訓練培養得多久?
跟培養炮兵讓他們能把炮彈準確的砸到敵人頭上去相比,讓蘇俄紅軍新戰士學會打槍可要容易的多,而且,重建第一、第五集團軍和新成立騎兵集團軍是整個伏爾加河方面軍的當務之急!這一切都離不開步槍,蘇俄紅軍不能再回到歐戰初期,沙俄步兵師三個人才合一把槍的老路上去,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那簡直跟送死沒什麼兩樣。
蘇俄紅軍伏爾加河方面軍的步槍和大炮之爭,背後是莫斯科的嫡系部隊重建、以及原察裡津的南方面軍的進一步加強,哪一個更重要,那一個優先之爭,也是伏爾加河方面軍中莫斯科派系和察裡津派系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倒黴的自然是在喀山前線首當其衝的別爾津第三集團軍,期待中的德奧提供給的大炮遲遲沒有到位,優先從德奧運過境的是10萬支步槍,和10個高炮營的20mm口徑的高射炮。
而外交人民委員契切林從德奧買來的高射炮,居然不知道怎麼的,被優先用來佈置在莫斯科、下諾夫哥羅德等城市周圍,用來保衛蘇俄的大城市,而不是第一時間送到喀山前線來幫助第三集團軍守衛伏爾加河防線。
負責整個伏爾加河方面軍前敵指揮的,是新任的方面軍副司令員伏羅希洛夫,本來這廝想把高射炮營配屬給第八和第十集團軍,理由是對面的伏爾加聯邦和聯軍的航空隊威脅太大,雖然雙方停戰和平了,但誰知道什麼時候又能翻臉大打出手,因此配屬給伏爾加聯盟對面的第十集團軍是最佳選擇。
而在防守喀山防線的別爾津第三集團軍,在伏羅希洛夫看來根本沒必要配備高射炮,因為對面喀山的高爾察克白衛軍沒有航空隊,甚至,伏羅希洛夫說高射炮配屬給別爾津的第三集團軍,萬一不小心把天上飛的聯軍偵察機打下來,這責任誰來付?
因此七拐八彎的,最後大炮沒有,高射炮佈置在大城市周圍防空,這使得前線的蘇俄第三集團軍在炮火方面遠不如對岸發起進攻的高爾察克白衛軍。
喀山白衛軍的大炮炮彈很快就追著對岸蘇俄第三集團軍的炮兵陣地蜂擁而至的砸了過去,十五分鐘之後,南岸蘇俄第三集團軍沿岸防線炮兵陣地上6個炮兵連的大炮就傷亡殆盡,在喀山伏爾加河大橋兩岸五公里寬的戰線上,高爾察克投入了白衛軍三個師,發起了渡河攻擊。
1918年7月22日上午10點,經過三個小時的激戰,從兩翼渡河的喀山白衛軍配合中路沿著大橋橋面進攻的部隊,終於攻克了伏爾加河大橋南岸最後一個蘇俄紅軍據守的橋頭堡壘,高爾察克的白衛軍在喀山戰場初戰告捷!
第五百六十九章 伏羅希洛夫的計劃!
1918年7月22日11:50下諾夫哥羅德伏爾加河方面軍司令部“克里門特·葉弗列莫維奇,伏爾加河防線的失守,你要為此承擔責任!如果不是你堅持讓只有7個師的第三集團軍守那麼長的伏爾加河防線,而把第八集團軍和第十集團軍主力放在南邊和後方,伏爾加河防線絕不會只打了三個小時就土崩瓦解!這下我們怎麼跟斯維爾德洛夫同志交代?怎麼跟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