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有了這個作家證,向外投稿就不會受到“學生身份”這種未成年人的約束,自己在稿件尾部,也能寫上“楊子建,南劍市作家協會會員”的註明,以增加作者的信用度,現在他不願向省城、省外投稿,就是因為信用不足,錄用率太低。
最後,作為一個組織,協會會員也是一種社會資源,各行各業,編輯、記者、老師、工人、幹部一大群,也是一個社會蜘蛛網,加入作協,意味著自己成了這個蜘蛛網的一份子,被認可了。日後他入主南塘古鎮旅遊區,也可以藉著作協,搞一搞“南塘杯徵文大賽”什麼的。
當然,還有聯絡出版書籍,但這就比較複雜了。
楊子建思路電轉,認真填表。表格非常簡單,姓名、筆名、性別、籍貫、政治面貌等,只有創作履歷上要多些一點,把主要作品寫進去,可惜沒有獲得過什麼正式的獎項,稍微有點遺憾。
看來,市、省、國這幾級的徵文比賽,要多參加一下,否則履歷上確實不太好看。
楊子建填完之後,崔老師收起申請表,意味深長道:“子建,我看了你的測試成績,你的數學、物理在全班排名前五和前七,而其它學科都在十五名以後,這說明你的理科更有優勢。明年分班,我建議你分到理科班,我也希望能親自教導你。”
原來催老師這麼熱心幫助,是為了打好關係,以便將來從林可純這裡挖牆角拐學生啊!
不過想想也對,誰不想有一個可能成為大作家的學生呢,身為老師,人生的目標價值,不就是在履歷上,可以標明培養了某位優秀學生嗎?在退休的時候,可以收到學生的賀卡,並向朋友炫耀一下嗎?
楊子建想了想,非常“天真無邪”地撓頭道:“謝謝崔老師提醒,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該去文科班還是理科班,這個得問我家裡的長輩一下,不過我會好好考慮的。”
崔老師倒是看到了一絲希望道:“要看清楚自己的長處,你的邏輯思維很好,從你的文章就可以看得出來,你的觀察能力非常出色,但想像力並不豐富,你的作品首尾響應,渾然天成,但感情表達不夠深入,這都說明你是一個理性思維的人,因此,理科班最適合你。”
楊子建苦笑,他確實是這樣的人,所以詩歌一直寫不好,只能用“新古典主義”來忽悠。
告別崔老師,他就順路去校長辦,請劉主任給匯款單上蓋學校公章。劉主任非常爽快辦了,還詢問了一下他的學習情況,並諄諄教導一番,在三節課鈴響之時,才放他回去,害得楊子建又得一路狂奔,一進教室門口,發現李老師提前單元考了,考卷一桌一桌地傳下去,沙沙作響……
南劍三中,創校二十七年,位於市中心的老城區。
老城區一般也是比較雜亂的地區,魚龍混雜,治安狀況強差人意,偷竊鬥毆時有發生,因此三中的教學環境不好,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優秀的老師和學生就比較少了,高考升學率一直排在全市六所中學的中游。
但三中學風顯得比較自由,十幾年來,三中的語文莫名強大,培養了一個又一個小作家出來。
位於操場邊的辦公樓,高二老師姜文明趁著課間操,把他優秀的學生馬秋遠叫過來商量事情,他拿了楊子建發表的作品給他看。
馬秋遠高瘦文弱,臉型稍長,眼睛小,戴著黑框深度眼鏡。他父親是鄉下林業站的小幹部,家境一般,但讓馬秋元的童年生活非常豐富,接觸大自然以及豐富的林場生活,後來父親調入城裡在佇木場上班,他又成了城裡人,對老城區裡的舊事、掌故也很有興趣,加上他天生弱視,比較內向,讀書寫作就成了他最大的愛好。
他按姜老師的吩咐,看著報紙上一篇篇文章。
“你覺得怎麼樣?”姜文明問。
馬秋遠放下報紙,推了下黑框邊的高度近視眼鏡,有些古怪道:“很好,不過,這位楊子建同學,有點像是古代先生教出的學生,這孔曰孟雲,歷史典故,一串串的,我非常佩服,反正我是寫不來的。”
姜文明嘆道:“楊子建出生南塘鎮,這個地方非常傳統保守。解放前南塘文風鼎盛,明清時期南劍市一半的科舉人才都出在南塘,號稱半壁文脈,而且大思想家楊時、朱熹都在南塘傳道授業,留下道場,有各種手跡和題詞。南塘與閩學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出現楊子建這樣的小天才,也不算意外。”
馬秋遠見老師這麼誇楊子建,有些不解地問道:“我們是不是要和一中校刊進行交流?”
姜文明搖頭道:“不是,這是你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