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2部分

現在也許還不明顯,可幾年之後,山東、河北計程車紳又豈能不屈服?李府大廳中一片靜默,只有粗重的呼吸聲時起彼伏。!。

' '

第598章 離亂的序幕

“河北倒還罷了,可山東歷經多次變『亂』,赤貧之民何其多也小小一個天津衛,又怎麼可能盡數容納得下?”

打破沉默的是戶部右『侍』郎王瓊,王家氏族系出周靈王太子晉,漢、晉、隋、唐歷有顯者,乃是晉中的名『門』望族。他二十二歲就已經登科成了進士,在弘治年間任工部主事,治理漕運的過程中,多次經過天津,對當地的情況也頗有了解,因此才有此一問。

山東歷來就是民風彪悍的地方,在唐宋之時就以出綠林好漢而著稱。明朝初年,這裡又曾經作為過靖難之役的主戰場,地方上受到的破壞非常之大,即便到了相隔百年的正德年間,依然沒有完全恢復元氣。

若非如此,前世的歷史上,劉六劉七的叛『亂』也不會掀起那麼大的風『浪』,不到吃不上飯的境地,華夏的農民從來都是溫順如綿羊的,會嘆息治下多刁民的華夏官僚,才是最無能的一群人。

“廷和也心存疑慮,所以已經讓慎兒前往天津查探了………………”楊廷和一直身在中樞,即便出京的時候,任職的地方也是南京,因此對地方上的瞭解不是很足,可再怎麼想,單憑一個天津,也不可能容得下兩省的移民啊。

憑藉海貿之利,謝宏也許能拿得出足夠的銀錢來,可楊廷和卻不相信,對方擺出這麼大的陣仗,就只是為了做慈善來收攏民心。他深知這個對手的風格,知道他不會無的放矢的。

“用修親自去了?介夫未免太過慎重了吧?”王鏊微微一愣。

天津雖然不像旅順那麼生人勿近,可終歸也是謝宏的地盤,有了這麼大的動靜,他們這些中樞大員卻沒有提前收到風聲,可見天津的官員們都已經懾於謝宏的『淫』威,或者變節,或者置身事外了。

這樣的情形下,楊廷和卻派出了自家公子…而且還敢在了這個時候,實是一反常態,讓人有些琢磨不透他的用意了。

“雖然朝中有些『混』『亂』,可『春』闈還是照常進行的…用修莫要耽誤了時辰才好。”李東陽也附和了一句。

科舉如常舉行,是好事,也是壞事。

李東陽一直很擔心,有了書院之後,皇帝會取消科舉,進而全面推行書院那一套,不過…至少現在看來,皇帝還沒有這個意思。不過,他也看出來了,這不是正德尊重祖制,或者看重科舉,而是借東風的計謀。

書院從成立到現在,一共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算有皇家的名義,也不可能讓天下人盡知,畢竟這個時代的通訊手段還比較原始。如果再考慮到地方官員和士紳們或明或暗的阻撓…書院的號召力就更低了。

而從隋唐時期到現在,科舉已經有了近千年的歷史,天下人都認這個,只要朝廷沒有明令推遲,那麼有舉人功名在身的讀書人每隔四年就會向京城聚集過來。

結果這個狀況被書院利用了,在京城九『門』都貼有告示,對書院各種宣傳;而在各家客棧的櫃檯上,也拜訪著書院的入學簡介;再加上酒肆、茶館這些人氣比較高的地方中的各種宣講,書院的宣傳如水銀洩地般無孔不入。

除非是事先得到告誡,並且不用住客棧…衣食都可以在親故處解決的世家子弟,否則,進京趕考的讀書人都是要經歷一番洗腦的。

謊言說了一萬次,也就成了真的了,何況書院的好處也是實實在在的,不用編造就已經夠讓人驚異的了。所以…半年多以來,已經有相當比例計程車子變節,放棄了科舉之路,而投向了書院的懷抱。

這些人當中,有的是象李冰河一樣,發現了自然科學的樂趣;有的是如唐伯虎一樣,對世家之弊有了切身的體會;更多的則是單純為了日後的前途,與其去闖科舉那條獨木橋,然後在宦海沉浮幾十年,在刀光劍影之中居安思危,莫不如嘗試一下書院形容的新官僚制度。

新官僚的權力不如舊官僚的大,特權也不如舊官僚那麼多,可勝在一個安穩,只要兢兢業業的工作,就不會有通常情況下官場上的各種傾軋。雖然不能拿各種外快,可卻會有豐厚的薪酬,足以養活一家老小之外,還有些結餘。

出身寒『門』計程車子中,頗有些身懷正氣的,看到了官場的弊端,在出仕前,往往會許下宏願,革除弊政。當然,在通常情況下,在踏入官場之後,他們的正氣會被帶歪,稜角會被磨平,若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