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氏同列於士族第二品,卻顯赫遠甚,身為士人,理當不能墮了士人的威風,何況夫郎本就是您的侄兒,今rì只是認祖歸宗,既然是一家人,自家人吃用自家人豈不是天經地義?誰會非議?即使是有,那也是眼紅,您無須理會!”
對於王蔓的勸說,衛嶼可不敢殆慢,士族也分三六九等,衛氏百餘年前雖然位列最高等級第二品,第一品是虛位,為聖人專設,世間無人敢以聖人自居,可這麼多年下來,早已滄為了最末流計程車族,如何能與名列高門甲族的太原王氏相比?
“哈哈哈哈~~”衛嶼捋須大笑道:“好!既然是賢侄的心意,為父就厚顏受下了,來,現在請賢侄與王家女郎入後堂,拜祭我衛氏列祖列宗!”
雖然早預料到有這結果,眾人仍是全鬆了口氣,尤其是衛雙的美目中更是shè出了灼熱的**偷瞄向了衛風!
衛雙不是不清楚,既定的名份是自已與衛風交往的一大障礙,暫時只能偷偷摸摸進行,要想得到父母的承認乃至公開化很難,但她相信衛風可以最終解決這個難題。
只不過,事情都有兩面xìng,再從另一方面考慮,有了姊弟名份,自已可以藉著接近王蔓與陳少女作為藉口偷偷摸摸的與衛風幽會,對於一名初嘗男女滋味的二十四歲輕熟女來說,有什麼能與比戀人抵死纏綿更加美妙呢?
衛雙就是在直白的告訴衛風,我想要!衛風卻只能強按下與衛雙眉來眼去的衝動,恭恭敬敬的稱謝道:“多謝伯父伯母!”
衛嶼招呼上李氏站起身,示意道:“請隨為父前來!”說著,率先向後走去,其餘諸人紛紛跟上。
由於家境困頓,所謂的宗祠只是一間簡陋的小黑屋,但靈牌密密麻麻擺放了好幾層,從最早的周成王第九子姬康叔,因受封殷商舊地立衛國,故而成為衛姓共祖,到河東衛氏真正的祖先,後漢明帝年間的大儒衛暠、振興家族,受魏文帝與魏明帝器重的大儒衛凱、再到把家族發展至巔峰成就的衛瓘、乃至美男子衛玠與之後的子孫,數百年間,上百位衛氏人物全都被高高供起!
而自已杜撰出的父親衛景,名姓也被刻上了一張簡易靈牌,衛風立刻把三牲與果蔬擺上,隨即便退至衛徹身後,衛嶼領著除了衛雙的全家老小包括王蔓先行叩拜,大聲道:“衛氏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子嶼有情呈上,弟景幼年不幸走失,嶼以為或遭不測,垂淚牽掛三十餘載,時至今rì,景子風認祖歸宗,嶼經辨認,確為景子,故予以重列門楣,請列祖列宗明鑑!”
隨著禱告落下,眾人再度叩首,禮畢起身之後,衛嶼喝道:“把宗譜拿來!”
衛徹趕忙遞上一卷發黃的絹冊,衛嶼攤到最後,取來筆墨,在自已的名字旁邊,添上了衛景二字,又在衛景下方,書上了衛風的名姓!。)
第二七四章 調離京口
隨著衛風的名字被列入家譜,認祖歸宗完美的劃上了句號,也意味著衛風入仕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每個人都不約而同的露出了會心的笑容,尤其是衛嶼看向衛風的眼神裡,竟現出了幾分看待自家子侄所特有的慈愛!
其實這不奇怪,對於古人來說,入列宗嗣神聖而又莊重,無論是出於何種目地,但自這一刻起,衛風的名姓既然被寫入了河東衛氏,血緣關係反而不是太過於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河東衛氏的人,有與家族榮辱與共的義務!
一般來說,古人收的養子或假子都會當作自家孩子看待,所謂的假子,是夫前妻或妻的前夫之子,如《三國志、魏書、明帝紀》注引《獻帝傳》載:曹cāo擊破呂布之後,佔秦宜祿妻杜氏為已妻,杜氏與前夫所出之子秦朗隨母氏畜於公宮,曹cāo甚愛之,每坐席,謂賓客曰:世有人愛假子如孤者乎?
衛嶼相對於衛風,也持有類似的心態,在他們這類人眼裡,廣範的宗族利益大於狹隘的血緣關係,正如王羲之是王導的侄子,在王導逝世之後,卻由王羲之扛起了琅琊王氏的大旗,王導的直系子孫反倒被邊緣化了,只因在王氏子侄中,王羲之的名望與才華當屬第一,在動盪不安的環境下,家族的傳承與繁榮需要最有才華的子弟作為領軍人物,血緣親疏需要給宗族利益讓位。
同樣的例子在五代十國時期也較為常見,各地方割據政權往往會傳位給養子。這都是出於同樣的考量,沒辦法,親子不爭氣,沒有當家的能力啊!
在衛徹攜妾楊氏與庶子衛越及妹妹衛雙分別給了衛風與王蔓道了喜之後,眾人回到了廳堂,按輩份各自落坐,氣氛融融,多了幾分自家人的意味,隨便閒聊了一陣子,衛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