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它後果。

喜歡存錢是一回事,但把積蓄的財富放到哪裡呢?在證券市場不發達時,我們只能把儲蓄存放到銀行。如果銀行也拿這些存款去做投資,同時這些投資又為未來的GDP增長帶來貢獻,那問題也有,但不會那麼嚴重,這一點在此就不細談。但實際的情況是,中國的銀行已經有太多的呆壞賬,銀行拿著這些存款不願意去做新的投資了。這在某種意義上又逼著政府為了促進內需而發行國債,對銀行來說正是求之不得,買政府公債成了銀行存款的主要去向,這樣銀行把老百姓的存款很容易就變成了財政部、發改委可以控制的錢。那這又有什麼問題呢?既然老百姓不願意花錢,那麼政府就來代替老百姓花錢,這似乎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辦法。

但是,由政府來花別人的錢和老百姓自己花自己的錢,其效果是兩碼事。花自己的錢才心痛,才知道怎麼花,才會花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政府替老百姓花錢存在很多的問題。首先,許多官僚拿著老百姓的錢做自己的政績工程。花老百姓的錢是不會被老百姓問責的,即使有問責,由另一個官僚來評價我這個官僚的政績的時候,他也要向其他官僚交待,他也會根據我這個錢是不是花在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硬體上來判斷,一層扣一層大家都只會把錢花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硬體上。

比如,這些年投入大學的經費,原意往往是讓這些大學改進教學和研究,但實際情況是相當多的投入都變成了大樓。當然,大樓也重要,但不能成為主要的去向。這裡,關鍵的問題在如何衡量“好的教育”、“好的研究”上,什麼是“好的教育”?什麼是“好的研究”?北大和清華的教育水平,誰的更好?假如以這兩個學校學生畢業後的起薪來衡量的話,那麼如果北大的高很多,我們可能就認為北大的教育水平比較高。—— 如果真如此,有人就會說不能這樣衡量,這太短淺。所以什麼是好教育,除了受教育者自己之外別人是很難判斷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相比之下,如果把教育投入用來蓋房子,嶄新的大樓是誰都看得見摸得到的,政績顯而易見。

你想想,如果我是任何大學的校長,假如我真的把經費都花在提高教學質量和研究水平上,那我才是笨蛋。為什麼呢?如果你做這些投入,由於你的任期是非常有限的,5、10年,暫且把這個放在一邊不說。即使我未來20年都是某校長,我也不應該把10億、20億的投入花到改善教育內容、教學質量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上。如果我真的這樣做,那我的政績,別人是看不到的。相比之下,如果我把這10個億、20億都拿去蓋一棟棟大樓,而且不斷地蓋新樓,每一來訪者就會說:你的大學真的變化很大!你真是一個好校長!

如果我是某市的市長,假如我真的把資金用在改進人民生活質量上,那我也是笨蛋。什麼叫“更好的” 人民生活質量? 這也是別人看不見摸不著的。而如果我把錢都用來蓋更多、更新的大樓,不管這些摟有沒有用、有沒有人要,這些都不重要,關鍵是我會有更好的政績,那樣誰到我的城市都會說:你的城市變化真大,這才是時代的進步,你真是有成就的好市長!—— 那麼,我就能升官了。由此產生的結果,顯而易見是資源的流失和浪費。

由政府代替老百姓花錢的其它後果也非常多,比如,為政府官僚*創造了必要的資金基礎,在過去這些年裡,哪個政府部門掌握的專案資金最多,那個部門因貪汙受賄而坐牢、甚至被判死刑的就最多,因為那些部門掌權者受到的誘惑實在太大了。例如,這些年政府投入公路的資金最多,這本身是好事,但是過多的資金也帶來了過多的*問題。如果你去調查一下,你會發現各省市交通廳管公路建設的局長、處長們因貪汙受賄而坐牢的特別多,被判死刑的也相對最多,你覺得這奇怪嗎?

而如果我花自己的錢,花得好還是不好,划算不划算,我不必向任何人交代,只要我自己覺得應該花就行,不需要做表面功夫,就不會浪費。

單就經濟效率的損失角度講,“大政府”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而金融的不發展又恰恰逼著政府只能更大。由此看來現今社會的許多弊病,在很大程度上,也和證券市場的不發達有密切的聯絡。如果我們的資本市場都很發達的話,那老百姓可以利用不同的金融產品,把錢投到銀行之外的證券投資品種上,也不至於逼著政府去浪費。另一方面,如果資本市場很發達,老百姓自己也可去向未來的收入借錢,自己就可以更好地安排消費,讓每一分錢用到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上面。這比把錢都交給銀行,交給政府,讓政府去花的結果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