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沉浸於瓦勒婭帶給他的美妙快感的男子顯然沒有料到剛剛享受過的獵物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攻擊,他的嘴裡發出“嗬嗬”的嘶叫,雙手抓住瓦勒婭的雙腿,努力的想要掙脫,而此時的瓦勒婭用力夾緊雙腿的同時,猛地翻了個身,咬著牙使盡全身的力氣,將對方的頭顱完全的壓入了溪水中。
對方拼命的在水中掙扎著,瓦勒婭感覺到了對方的力量正在一點一點的減弱,她繼續用力保持著原來的姿勢,直到看見溪水下冒出一股股的鮮血。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對方終於停止了掙扎,漸漸的不動了,幾乎虛脫了的瓦勒婭鬆開了雙腿,慢慢的站起身來,用長筒靴踢了踢水中的屍體,對方隨著她的動作軟軟的晃動了幾下,又不動了。
瓦勒婭深深吸了一口氣,蹲了下來,開始在屍體上搜尋起來,想要找一些可以吃的東西,但翻了半天,只找到了一個美製ZIPPO打火機,一包溼了的劣質香菸和一幅被水浸溼的地圖。
瓦勒婭在溪水中胡亂洗了洗遭受摧殘的身體,然後抓住了一條魚,用小折刀將魚剖開,去掉內臟後吃了起來,生魚肉的下肚緩解了她的飢餓,讓她感覺好受多了。她休息了一會兒,這才注意到自己光著身子,除了長筒靴什麼也沒穿。她看了看被剝掉的已經成了碎布片的自己的衣服,嘆了口氣,將屍體的衣服剝了下來,在水裡洗了洗,穿到了身上。
又吃了一條生魚之後,精神和氣力基本恢復了的瓦勒婭來到了岸上,找到了那把“託卡列夫”手槍,她檢查了一下手槍的彈匣和槍機,將這把還剩有5顆子彈的手槍別在了腰間。
“看樣子我得先去波斯轉轉了。”瓦勒婭看了看地圖,自言自語的說道,“希望在那裡能找到幫助我的人。”
對瓦勒婭來說,目前被英國和蘇聯共同控制的伊朗算得上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
在確定了一下方位之後,瓦勒婭又開始了她的征程。
事實上,現在的伊朗,並不是蘇維埃的最後樂土。
1925年12月12日,波斯立憲會議透過決議,廢除腐朽沒落的愷加王朝國王艾哈邁德的王位,宣佈禮薩汗為國王。波斯巴列維王朝建立。1935年1月開始,波斯的正式國名也改為“伊朗”,即“雅利安人之國”。
新國王禮薩汗以土耳其領袖凱末爾為榜樣,即位後對伊朗國內許多亙古不變的傳統陋習進行了改革。在對外政策方面,禮薩汗上臺後宣佈廢除外國在伊朗的領事裁判權,解僱了海關裡的外國僱員,實現了關稅自主。伊朗還收回了愷加王朝給外國人的部分石油租讓權、漁業權和電報公司特許權,取消了外國在伊朗的軍事基地。在他在位期間,伊朗與土耳其、阿富汗、伊拉克三個鄰國建立了友好的關係。1937年,伊朗與土耳其、阿富汗、伊拉克在德黑蘭簽署了《薩德阿巴德條約》,規定當某個成員國遭受外來威脅時,其他成員國將給予支援。
在歐洲,伊朗與法國保持較好的關係,與英國和蘇聯的外交關係則始終時斷時續,時好時壞。由於“波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前車之鑑,伊朗堅決鎮壓受蘇聯操縱的伊朗人民黨,以此打擊蘇聯插手干涉伊朗內政的不良企圖。蘇聯一直對此非常惱火,但苦於沒有藉口,故一直隱忍未發。對於英國,禮薩汗國王的主要目的是從操縱伊朗經濟的太上皇英波石油公司手中奪回更多經濟權益,同時收回19世紀被英國人奪走的巴林島。
對伊朗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的是同德國和中國的關係。巴列維王朝建立後,禮薩汗國王繼續執行在英蘇之外親近第三國的外交路線,與德國和中國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在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的宣傳部門大力渲染德意志人和伊朗人同屬“雅利安”民族,兩國都要反對英國的奴役,都要反對布林什維克主義的擴張。德國想要利用伊朗來威脅英屬印度帝國和蘇聯的南部腹地,而伊朗則想利用德國來牽制英國和蘇聯,更想利用德國的先進技術來推進伊朗的現代化。由於兩國有共同的戰略利益,因此德國和伊朗關係越來越密切。
除此之外,中國和伊朗的關係也日益緊密,由於中國是世界列強中唯一的亞洲國家,禮薩汗國王想以中國為模板進行變法,來改變伊朗糟糕的現狀。而中國對伊朗的石油一直垂涎三尺,因此兩國的經貿文化各方面的合作一直呈迅猛增長之勢。1938年,中國在伊朗的對外貿易中僅次於蘇聯,居於第二位,1939年即躍升為第一位。伊朗向中國出口羊毛、石油、礦石、水果、手工藝品和優質的皮貨,中國則向伊朗口各種工業機器、通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