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的戰爭中第一次使用如此大威力的火器。
趁著細川氏大軍被火炮轟亂了陣形,足利一輝親自帶領著手下一幫悍勇的倭人全身披甲。舞動著長刀從細川氏大軍的側面殺入,結果這支悍勇的倭人終於在這種關鍵時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或者說是成為壓跨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長刀過處、血肉平沒,這正是足利一輝那些屠殺者的最好寫照,他們身上披的重甲也是從周重那裡高價買來的,一共只有百套,一般的兵器砍在上面,頂多只能留下一道劃痕,甚至連最鋒利的倭刀,也只不過是將劃痕劃的深一些,至於那些有相當一部分使用竹槍做兵器的細川軍,面對這樣的敵人根本只有被屠殺的份。
也正是足利一輝這些人的兇悍,終於使得細川氏的大軍喪失了最後一點勇氣,其中那些最底層計程車卒最先崩潰,這些人開始放下手中的竹槍向足利氏投降,畢竟他們再也不想面對這群可怕的敵人了。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開始還是士兵在投降,很快就有一些細川氏的將官也扔下武器投降。倭人雖然兇悍,但千萬不要把他們想像的寧死不屈,他們也會害怕,害怕時也會變得懦弱,特別是現在是戰國初期,倭人自以為傲的武士道精神還沒有形成,再加上多年的戰亂,使得倭人早就習慣於向強者屈服,所以投降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直到這個時候,細川高國那個年輕的兒子才忽然發現,自己已經是一敗塗地,而且正因為自己的愚蠢,現在更是將自己陷入死地,畢竟他手中的四千軍隊,現在除了戰死和投降的,剩下的已經不足千人,如此巨大的損失,就算是他逃回京都,最後恐怕也會被父親細川高國親手殺死。
也可能是人之將死,所以細川高國的這個兒子忽然爆發出過人的果決,當他親自披甲上陣,帶著手下殘餘的近千人殺出重圍,然後頭也不回的就逃到了飯盛城,不過就在這支殘兵剛剛到達飯盛城的城門前時,細川高國的兒子剖腹自殺,以此來向家族贖罪,另外還有幾名心腹的家臣隨之自殺,這也標誌著細川氏抑制足利氏重新崛起的計劃完全失敗。
信貴山城這一戰,足利義材以五千人對陣細川氏的四千人,結果細川氏的四千大軍戰死近一千,另外還有兩千餘人投降,最後僅有數百人逃回飯盛城,雖然足利義材自身的傷亡也很大,畢竟細川氏的精兵也不是吃素的,但這場戰爭足利義材總算是打贏了。
信貴山城之戰,標誌著足利氏在經過幾十年前的應仁之亂失去將軍的大權後,再一次的重整旗鼓,使得足利氏再一次用實力進入到倭國的政治舞臺。同時這一戰勝利後,田山氏和波多野也終於認可了足利氏與他們的平等關係,這也讓他們三方的聯盟變得更加緊密,同時開始積極的準備征伐盤踞在京城附近的細川氏。
另外信貴山城之戰的影響還不僅僅只有上面這些,隨著足利氏大勝的訊息傳出去後,一直呆在京都的大內義興也終於有了動作,那就是帶著自己的人離開京都,回到自己的老巢周防,甚至還撤出了自己在山城的駐軍,如此舉動實在耐人尋味。
說起來大內義興與細川高國雖然是盟友,但其實兩人之間的關係並不像表面上那麼和睦,當初足利義材還在京都時,大內義興與細川高國之間就因為爭權而有些矛盾,只是他們對等足利義材的態度卻是出奇的一致,所以這才形成一個並不牢固的盟友關係,也正是他們對足利義材壓制的太過厲害,最後足利義材這才下定決心要擺脫他們的控制,於是這才暗中與田山氏和波多野氏聯絡,這才有了後來的事。
不過大內義興與細川高國不同,細川氏本來是足利將軍幕府的三管領之一,領地就在京都及附近的各國,特別是他們在將足利幕府的大權奪取之後,細川氏完全接收了足利氏在京城及附近各國的權力,所以足利氏想要奪回幕府的大權,就必須打敗細川氏,兩個氏族之間絕對沒有和解的可能。
但是大內義興和大內氏卻不同,他本來是周防國的國主,周防位於本州島的最西端,距離京城有著相當遠的距離。而且在大內義興成為國主後,大內氏就一直向外擴張,最後佔據了本州島的長門、安芸、石見三國,另外還有九州島上的豐前、筑前兩國,可以說是倭國西方勢力最大的一支力量。
大內義興的實力很強,但距離京都卻很遠,所以他的影響力本來是遠遠無法與細川氏相比的,但是後來足利義材第一次被廢掉將軍之位,結果逃到了大內氏那裡,被當時的周防國主大內政弘,也就是大內義興的父親熱情招待,而且足利義材與大內義興當時也相處的十分愉快,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