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在泰山防線前的中**隊有三十多萬,還有一個機械化集團軍,援軍未到,泰山防線的兵力本就薄弱,再抽調兵力,防線就更加薄弱。
正副參謀長爭起來了,下面的參謀們也分成兩派,一派支援大城,一派支援立高之助,可誰也說服不了誰,漸漸的第三派又產生了,這一派是第一課課長德永鹿之助為首。
德永在爭論之初是支援立高之助的,可漸漸他又感到立高之助的主張也不對,不對後撤膠東後,雖然可以縮短正面,可這支不對也被與華北分割,如果中**隊不進攻膠東,派出一支偏師監視膠東,主力指向華北,華北依舊兵力不足。
德永思索後提出了一個新方案,放棄黃河以南,主力後撤黃河以北,依託黃河建立防線。
“如果膠東失守,支那軍可以沿膠濟線進攻濟南,從後面攻擊濟南;如此泰山防線便沒有用了;可要後撤膠東,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要撤過去多少部隊?少了,守不住膠東,多了,會造成華北兵力空虛,”說到這裡,他衝岡村寧次施禮:“閣下,目前看來只能壯士斷腕,放棄黃河以南,將部隊集中在黃河北岸,依託黃河天險,守住華北。”
“不可能”立高之助率先反對:“中**隊已經在鄭州突破黃河,根本不存在黃河防線,更何況,江北戰區支那軍總兵力多少?一百多萬,皇軍多少?三十萬,根本守不住;後撤膠東,皇軍是分散了,可支那軍也同樣分散,我們在膠東留五萬人,支那就必須留下三十萬人。”
參謀長大城也不同意,他的態度沒有立高之助那樣激烈,而是沉凝著說:“正如立高副參謀長所言,黃河防線不存在,支那軍已經在鄭州渡河,實際已經渡過黃河,我們堅守泰山防線的目的是,憑藉該地的地利,消耗支那軍兵力,為援軍到達爭取時間。”
這場關乎華北,甚至關乎日本命運的爭論中,無論是大城還是立高之助都沒用職務軍銜壓人,平和的與參謀們爭論。
“前線已經危在旦夕,諸君還在這裡爭論,不管什麼計劃,作戰就行了。”
三派還在爭論,一個少佐跳出來了嚷道:“諸君在這裡爭論了一天,可前線皇軍將士在流血”說到這裡他上前一步衝岡村寧次深深一躬:“司令官,請決定吧不管什麼決定,皇軍上下定能奮勇作戰,擊敗支那軍。”
眾人的目光一下集中到岡村寧次身上,眾人這才發現,爭論到現在,作為司令官的岡村寧次一直沒開口。岡村寧次一直在默默傾聽,隨時關注前線傳來的情況。
“諸君想過沒有,”岡村寧次拿起筆,在黃河上畫了兩下,大城和立高之助眉頭一皺,若有所思,岡村寧次看了大家一眼:“你們的爭論都有一個盲點,都認為支那將軍會進攻泰山防線,如果他只會那樣,他也不會成為帝國頭號敵人。如果這場進攻由我只會,我會將機械化部隊從這一帶渡河,首先進攻有末將軍的部隊,只要擊敗有末,北上南下,任由他選擇。”
這半個多月,岡村寧次除了催促援兵外,就在仔細研究他所能收集到的莊繼華指揮的所有戰例,包括當年差點讓他轉入後備役的熱河之戰。而後,他還與莊繼華進行了換位思考,他在考慮如果是自己要怎樣部署這場進攻。從中國派遣軍司令部轉來的梅機關情報,稱莊繼華已經轉回商丘,中**隊很可能轉入修整。可岡村寧次不信。
岡村寧次對莊繼華的研究讓他認定,這是個不甘於等待,善於抓住機會的人,他一定會抓住現在皇軍的虛弱,進攻
面對岡村寧次的判斷,大城和立高之助啞口無言,岡村寧次依舊在繼續:“泰山地區山路崎嶇,不便於機械化作戰,而黃河北岸,地勢平坦,幾乎沒有什麼山,連河流都少,這樣的地區,正是機械化作戰發揮威力的地區,同樣,諸君不要認為皇軍缺少反坦克武器的狀況支那人不清楚,即便他們以前不清楚,可經過前階段作戰,他們已經非常清楚了,支那將軍不會放過這點的。”
“那麼閣下,我們該怎麼作呢?”大城心悅誠服,他和立高之助犯了同樣錯誤,忽略了黃河以北,他們的思路走進了死衚衕。
岡村寧次卻沒有回答,立高之助腦中電光閃過,他立刻明白岡村寧次為什麼任由他們討論了一整天,而不把自己的想法端出來,原因只有一個,他看到了,可他沒有辦法。
按照大本營要求,他不能放棄山東,可泰山防線需要兵力,黃河北面也需要兵力,膠東還需要兵力;可華北派遣軍就這麼多兵力,不堪分配,所以他看到了,卻沒有找到辦法。
立高之助輕輕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