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1部分

……

事實果然如老謀深算的劉健所預料的那樣,正德皇帝看到大臣們的上書之後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

內閣三老畢竟教導了他多年的學業,嚴師的形象已經深入到皇帝的骨髓裡去,說不畏懼也是假話。

而且,整個也知道劉閣老雖然話不多,性格卻極為剛烈。這次如果弄不好,內閣和六部來一個集體請辭也是有可能的。

到時候,他正德豈不成了光桿司令?

第七百二十七章 劇本沒有變

而且,在正德的心目中,劉健劉閣即便話不多,卻是個道德大家。言必談孔孟,口必言君子之道。

在教導他怎麼做一個合格皇帝時說得最的的就是“仁寬恕之道”“為人君者,即便使出雷霆手段,也得懷一顆菩薩心腸”“做皇帝的,雖說雷霆雨露皆是天恩,但處罰臣子的時候,還是要先將道理說通,不能不教而誅。”

一個寬厚威嚴的長者形象已經深入正德皇帝心中。

卻不想,劉閣老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劉瑾八人的性命。

正德皇帝已經被徹底嚇住了,劉健的形象已經在他心中徹底崩塌了,變成了怒目金剛。在意識到劉首輔代表的是整個文官集團的力量之後,正德只能派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嶽出馬同內閣談判,問劉健此事究竟要如何才能瞭解。

之所以派出王嶽,那是因為如今的司禮監只有王嶽不屬於東宮舊人,能夠被他們接受。而其他人,即便是同劉瑾勢成水火的張永也被歸類進了八虎,屬於文官們必須殺掉的物件。

內閣的態度非常強硬,必須殺掉八虎,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正德聽到這個訊息之後,正德皇帝還不死心,又派人去確認,得到的也是同樣的答覆。

劉瑾等人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往日大權獨攬的劉公公知道事情不好,索性也不要臉面了,親自跑去找內閣三老,提出,自己願意交權離開北京去南京做鎮守太監。

明朝實行兩京制,中央機構設在北京,但在南京依舊留有一套完整的政府機構。不過,派去南京的的官員多半是已經到了退休年紀,或者在政治鬥爭中失勢之人。說穿了,那地方就是用來養老的。

劉瑾本就是草包一個,見自己已經到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也是彷徨無計。這個時候,他也只能投降,希望能夠保住一條小命。

毫無意外,劉瑾的投降輸誠被內閣拒絕了。

劉公公等人只能痛哭流涕地趕回宮去,求正德皇帝幫忙。

可正德皇帝這也是第一次監視到文官的厲害,早就怕了,哪裡還能想出法子來,只能再次派人去向劉健求情。說劉瑾畢竟是他的大伴,皇帝從小就被他服侍長大。人非草木,怎能無情。

朕視閣老們為師,視劉伴為友。人是要將感情的,如果不能善待身邊人,朕又怎麼能善待天下人。一個沒有慈悲心的人,又如何能夠做一個合格的皇帝。

閣老們以前不是常在朕面前說仁恕之道嗎,希望閣老看到往日的情分上,饒劉伴他們一命,讓他們去南京養老吧!

這話已經說得很是可憐了,不用問,皇帝已經徹底投降了。

劉健能夠做到首輔的位置上,什麼風浪沒見過,自然知道只差一步就能獲取最後的勝利。這一兩年,內閣被司禮監打壓的歷來,已經徹底淪落為一個秘書機構。這事關係到文官集團和閹黨的權力鬥爭,可講不得人情。

就斷然拒絕了皇帝,說必須殺掉劉瑾等人,還大明朝一片晴天。

不過,內閣三老中,李東陽的態度卻有些變化,說八虎畢竟是皇帝的最最親近之人,只需將他們趕出朝廷就可以了,又何必要將事情做絕。

李東陽做為內閣中的“斷”“言”“謀”中的“謀”看問題的角度和文官們不太一樣,他個人覺得,正德皇帝性格很剛烈有的時候甚至有些偏激。說穿了,也就是個中二青年。對這樣的君主,你只能引導,隨著他進一天天成熟起來,意識到自己肩膀上的責任,自然會走上正軌。

如果一來就殺掉他身邊的太監,只怕會激怒正德皇帝。以天子的性格,心中對文官怕是要大生惡感,將來,皇帝和大臣們不和,這大明朝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模樣。

但李東陽的意見卻被大家否決了,為了加上最後一把火,劉健又將目光盯上了王嶽。

透過這幾次與王公公的接觸,劉閣老敏銳的覺察到王嶽對劉瑾的羨慕嫉妒恨。

王嶽乃是弘治朝時的老宦官,在正德登基前才改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