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考夫曼點了點頭:“那好,帶他過來吧。”
“是!”衛兵轉身離去。(未完待續。)
ps:謝謝且蘭的打賞~~~~
第七六二章投靠俄國
考夫曼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顴骨高突,目光銳利,光頭,留兩撇小鬍子,一看便是冷毅果斷之輩。
白虎彥上前一躬:“穆罕默德。阿尤布參見總督大人。”
“呃?”考夫曼倒是一怔,隨即問道:“你通報的時候不是自稱白虎彥嗎?為何改用了個白白教的名字?”
白虎彥頓時現出了悲憤之色,咬牙切齒道:“自從家園被左屠夫滅去的那一刻起,小人就不再是中國人了,穆罕默德。阿尤布是小人的教名,現在,乃至以後,都一直是小人的姓名。”
“哦?說說怎麼回事?”考夫曼饒有興趣的問道。
“總督大人,此事需從中國的白民說起,中國白民自從形成,就與漢族同處一地,由於生活習俗不同,雙方的誤解,隔閡日趨加深,特別是西陝甘,回漢雜居,俗尚各別,睚眥小忿,本人情所不能無,白漢兩族對於這種因習尚絕殊而導致的齟齬相仇殺,視為固然者久矣,咸豐年間,有些縣份就時常發生大規模的白漢持械毆鬥事件。
本來這也說不上誰是誰非,官府秉公處理便是,然而,官府卻利用這種矛盾,採取以漢制白的政策,處處偏袒漢人,凡爭論鬥毆,無論曲直,皆抑壓白民,漢人復持眾欺凌,不知白性桀驁,億萬同心,日積月長,仇恨滋深。
雖然中國的白民從來沒有明確在文化上得到支援的基礎,以便向北京皇帝的權威矢志效忠,但我們已在中國生活了許多個世紀,我們的典籍裡雖然保持著對真神的特殊尊崇,卻也贊同儒家的三綱。
以前,白民尚能受到歷代清帝的優遇。可以參加科舉,許多人可以在文武兩途出仕,儘管職位並不是很高,不過,這一切從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開始全都變了,乾隆頒發了歧視我們的嚴厲法律。例如,甘陝的白民犯了盜竊和搶劫罪必須充軍到雲貴,有時還處以終生戴枷,這比漢人在犯同類案件時使得的笞刑要重得多,漢民和白民打官司時,裁決很少會對白民持平正態度,漢族官員本人有偏見,滿族官員又通常左袒漢民。
由於司法不公,白民時常以武力反抗。這又加劇了清朝官員對以白白寺為中心的教權的疑懼,而漢民由於生活日益困難,也更加的仇視擁有土地和會做生意的白民。”
一名秘書點點頭道:“我對中國的文化有些瞭解,在中國,儒家文化被視為普世文化,儒家價值觀也被視為普世價值,作為外來宗教的白白教,往往被視為異端。有記載說:白白教門異於中國者,不供佛、不祭神、不拜屍。所尊敬者唯一天宇,見中國人修齋設醮則笑之,漢人則視白白守其國俗,終不肯變,結為黨夥,為暴閭閻。以累朝之德化而不能馴其頑獷之習,尤其是士大夫階層對於中國信奉白白教的白白族群的偏見和歧視更是甚囂塵上。
雍正年間,山東巡撫陳世綰兩次上奏,指陳白民罪狀,請求禁絕白白教。所奏內容雖為一己之辭,但這種思想在清國的官員中,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白虎彥立時找到了知音,眼睛都紅了,激動的控訴道:“大人,您說的太對了,那些透過科舉躋身仕途的白民官員,在充滿歧視與偏見的官場之中,堅守自己的信仰是非常困難的,根據白白教規,真神是唯一信仰,禁食豬肉,禁止飲酒,但是他們不得不向皇帝以及其他崇拜的神或偶像進行跪拜,而皇帝賜宴或共同宴飲時,酒肉之禁往往不能守,凡以白籍服官者,薦擢至三品,即須出教,以例得蒙賞吃肉,而且還不能辭,辭了就是大不敬,輕則罷官,重則砍頭!
就這還是清庭,本來民盟軍推翻了清庭,我們白民以為日子會好過一點,卻沒料到啊,民盟軍比清庭還狠,那個王楓直接派了屠夫左宗棠入甘陝,不問是非,見白民就殺,短短一年不到,數百萬白民慘死於屠刀之下,苟且活下來的,也被迫退教。。。。”
白虎彥添油加醋的述說了左宗棠在陝甘一帶大肆屠殺的經過,然後他帶著上萬名男女老幼,僥倖逃出生天,不敢再呆在中國境內,趁著冬季,穿過新疆,一路奔往中亞。
甚至白虎彥還聲情並茂的回憶了一段逃亡經歷:“那個時候,正是寒冬時節,中亞許多地方都遭受暴風雪襲擊,牛羊凍死不少,山上的雪齊腰深,幾乎每天都有暴風雪,有些深溝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著,許多人掉下去再也不可能上來了,多數帶孩子的婦女、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