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2部分

制彈簧片質量不穩定,故障率高的問題,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射擊的精度,而且發火率也比不上普通的火繩槍的發火率,營中火銃手試用之後,不太喜歡這東西,使得燧發槍暫時還沒有能正式列裝到刑天軍正規軍之中。

不過對於這樣的問題,也在肖天健的預料之內,對於國內的這些工匠們來說,燧發槍畢竟還是一個新生事物,而且結構要比火繩槍複雜不少,許多零部件的生產都需要一個過程才能成熟起來,不可能一蹴而就,短短數月時間想要徹底完善,以目前他手下的這些工匠們的水平來說,還有點勉為其難。

所以肖天健倒是並不非常著急,令楊昌壽等工匠們一邊繼續暫時保持火繩槍的生產,一邊逐步擴大燧發槍的生產,以此來加快燧發槍生產的技術成熟,並且還要求楊昌壽他們開始以此為基礎,生產短管的燧發短槍,也就是俗話說的手銃,專門配發給軍官以及騎兵裝備使用,使得騎兵們在與敵接戰之前,擁有一次或者兩次先敵開火的能力,增強騎兵近戰的火力與戰鬥力,就連他自己,也親自佩帶了兩支燧發短槍,以此促進燧發槍在刑天軍之中的生產使用。

至於在軍隊建設上面,在年後大戰之後,肖天健也僅僅是令各營補充足了兵員,暫時沒有再進行擴編,眼下的戰兵數量已經是他能承受的極限了,如果再繼續擴兵下去的話,他的軍糧問題便會更加嚴峻,而且剛剛達到收支均衡的財政體系會發生崩潰,所以眼下他並不急著擴軍,轉而開始將建軍的重點轉入到了鄉軍的建設上面。

本來刑天軍的保長制就是每個村設一個保長,每個村都組建一支維持地方治安的鄉兵隊,這樣的辦法有效的提高了各村自保的能力,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兵力分散各自為戰,無法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力,也無法發揮出更多的作用。

於是去年年末的時候,肖天健便在一些重要的地域增設一個總保長,下轄幾個村子,必要的時候可以將幾個村子之中的鄉兵隊集中在一起組成一個保安營使用,使鄉兵隊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力和作用。

這個辦法透過年後大戰的檢驗之後,效果相當不錯,等於無形之中使刑天軍的兵力可以擴大許多,也徹底將戰兵營從地方守備事務中解放了出來。

於是這個辦法便在年後開始在刑天軍各地推行,以鄉為單位,將刑天軍所轄區域劃分成鄉,設鄉長、總保長各一名,鄉長由付德明手下的民政官出任,負責主持鄉里的民政事務,而總保長則由軍官出任,負責主持各鄉的軍政事務,徹底將軍政民政分開,各司其職互不干涉,使得辦事效率也可以得到保證。

這樣一來,總保長便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將一個鄉的鄉兵集結起來,成為一個比較大的戰鬥單位,在戰時便可以自成一體,擔綱起本鄉的守土之責。

而各鄉鄉兵的裝備質量,在經過年後一戰以後,肖天健將大批繳獲武器都下發到了各鄉各村的鄉兵手中,使得鄉兵們的裝備質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至於訓練方面,各村保長被要求只要有一點空閒時間,便要充分的利用起來,以刑天軍的練兵方式,對鄉兵們進行基礎操練,每個月總保長還必須要將本鄉各個鄉兵隊集中在一起進行一次合練,以此來確保地方鄉兵隊能擁有相當的戰鬥力,戰時完全可以承擔起刑天軍戰兵營的輔助兵力。

這樣一來,這些鄉兵們便閒時為民,戰時為兵,在轄地內便基本做到了全民皆兵,而且這些鄉兵們根本不需要肖天健來養,也起到了藏兵於民的作用,一旦肖天健需要的話,不但可以從中以最快的速度補充戰兵的兵員,而且還暗中擁有了大量的可呼叫的兵力。

而肖天健這段時間,親自下到各地突擊抽查各地鄉兵隊的訓練情況,以此來督促鄉兵隊的戰鬥力的建設,使得各地保長都不敢怠慢,在刑天軍轄地之內掀起了空前的練兵熱潮,確保了地方武裝的發展。

除此之外,肖天健在保證戰兵數量暫不大幅擴編的情況下,還是正式在古城鎮以楊崑山那夥人為基幹,組建起了一個為數五百人左右的水營,直屬於他親自管理,配合閻重喜的一營駐守垣曲縣,這支小規模的水營從此便成為了刑天軍正式的一個建制,水營也暫不裝備什麼戰船,主要以漁船為主戰裝備,平時也都化裝成為河上的漁民,在黃河上行事,專司在黃河上掠取來往的官船以及商船,以此獲取更多的物資補充,監視河道上巡檢司官船的活動,同時也負責向黃河南岸輸送細作等事務。

這幾個月下來,水營那邊便連做了幾次大案,漸漸的也引起了河南官方的主意,上游風陵渡的巡檢司不得不加強了對這一線黃河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