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弟可能已在注意了,大叔也請多費心。明天我就動身回酉陽,我發現從龔灘逆烏江,很快就到離遵義南邊不遠的地方了。在天台寺有一條烏江的支流直達綏陽附近。我下回來綏陽就走這條水路試一下。”
管代朋:“龍會長,你多帶點人一路,注意安全。”
然後告別龍沛瀟回上坪村了。
第二天一早,龍沛瀟一行也取道桐梓回重慶下涪陵了。
第十六章 山村置業
管上可第二天找了三撥石匠,開始修橋了,在東二院完工時,連線四座院子的石橋也修好了。中間兩座院子皆東西兩邊開了門,只有東二院和西一院是單向開門。
管上可仿三座新院,對自己這座管家大院進行了改造,換了一些陳舊的木料,粉刷了牆壁,也煥然一新了。
他四處訪問,又買了幾個山頭,並請人開墾,得坡土一千三百畝,並種上了藥材,接著又在相鄰村買了熟土二百畝,也種上藥苗,所花費用大大超過龍沛瀟留下的三百兩。
管上學一家也積極為綏陽龍興藥業而操勞,張春紅帶著世嘉,花了兩個半天檢視了生活用具的市場情況,擇價廉物美者買了十套臥具,另置了三套純絲綢的高檔臥具。同時檢視了原主人留下的鍋盆碗盞,並新增兩套餐具,一套一般的,一套景德鎮的高檔的青花餐具。桌子板凳也配齊,買了八把太師椅放在二樓,六把藤椅放在三樓,中間放了個嵌螺鈿茶几。整理了貨架重新制作了八個大貨架,買了一個大約八成新的櫃臺,開業的準備基本就序。
果然在第二十五天,龍沛瀟的運藥材船隊從水路抵達綏陽,管上學和餘化龍、餘化蛟兩對夫婦在龍興藥業新店迎接他,他很有感觸地說:“兩位兄弟,我這趟水路太值得了,我從龔灘上船,雖是走上水,但一帆風順,就到了天台寺碼頭,再租三隻小船從天台寺逆一條小河而行,一天半就到了綏陽,一個單程,總共才四天半,比走重慶快兩三天,人基本沒走路,點都不累。我再走兩個下水回去,把屋的能帶走的重要東西和須用的人員全帶來。”
管上學:“龍會長,基本藥材有了,可不可以開業了?你還有什麼準備工作要做嗎?”
龍沛瀟:“我覺得作為開業的基本條件是具備了,只是我的經營人員還散在川西、黔西還未收攏來,還得仰仗老弟了。”
管上學:“趁你回到這裡,明天通知綏陽商會的朋友,後天就開業,我讓餘化龍倆口子先來招呼著生意。”
龍沛瀟:“上學兄弟,聽你的,明天準備,後天開業!”
張春紅:“龍會長,怎麼再沒聽你提過老夫人呢?”
龍沛瀟:“已過世二年多啦!頭天晚上還有說有笑的,誰知第二天早上去請他吃早飯時,已經過世了,很安詳,眼睛閉的緊緊的,就埋在院子側邊一個小山坡上。享年九十二歲。”
張春紅:“多好的一個老太太,竟無聲無息地走了。”
管上學:“龍會長,聽大哥帶信來說,傢俱到了兩批,還有一些大件如雕花大床正在上漆,故未運到。他已為龍會長買了熟地二百畝,荒坡幾個,開出來有一千三百畝,並全部種上藥苗了。”
龍沛瀟:“太好了,我一下就有一千五百畝地了,我成紳糧了,但我才只留了三百兩,光二百畝熟地都要至少四百兩,加上幾個荒山堡,也要二百兩,至少差三四百兩。這還不算人工錢,上學兄弟,我留五百兩銀票在你這裡,你轉交給他,告訴他,地還可以繼續買,包括荒山堡。”
管上學:“荒山坡在一些人眼裡一文不值,但在我們這些以藥材為業的人手裡卻是個寶,只要一開墾出來,種上藥苗,它就變成搖錢樹了。只要伺弄得好,幾年就變成熟土,地價也翻了幾番,龍會長,你說是不是這樣?”
龍沛瀟:“上學兄弟說的很對,一般人都不願賣熟土,因此熟土很難買,但荒山堡卻視為廢物,多願出手,因此,可以以少量的錢,置更多的地。”
第二天,龍沛瀟將從石橋鋪帶回酉陽的門匾“龍興藥業”又重新掛在綏陽的新總店的大門上,餘化龍小兩口已入住新院。張春紅也將各個住人的房間佈置得像模像樣,龍沛瀟正廳二樓東頭的住房也是全新的絲織被子、絨毯、枕頭,羅紋麻布帳子。龍沛瀟將隨身帶來的衣物放入衣櫃中。西頭為龍麟的住房,也是未來婚後在城裡的住房,在中間客廳與西頭之間的佈置為龍麟的書房,而緊靠龍沛瀟住房為大大的衣帽間,為一排衣櫃,看完後,龍沛瀟決定下回來,即全家人都搬來,二十二間房子,再多的人都安排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