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就花費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習慣了沒有夜晚的生活。在這一個月裡他嘗試調節自己的身體,慢慢已經能夠短暫進入一種休眠狀態,保證了最基本的睡眠之後,他開始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某處山崖剝離下來的鋒利石板經過他的改造已經具備了劈砍的能力,源於此,他原本簡易的草屋子得以重新營造。
最可喜可賀的是在經過漫長的努力之後,他終於獲得了火種,由此他開始朝著文明社會的方向大跨步邁進。
新建起來的小屋至少有個七八十平,告別了簡單的牆抬梁構造,榫卯結構的小屋看起來很有逼格,屋頂雖說沒有青瓦,卻是三層不同植物疊就而成。竹篾編制的斜頂,再以大量的天澤草與細土混個物覆蓋,最外面則是兼具長時間防腐防潮的蘆艾草。門窗雖說做的略顯粗糙,倒也處處透露著主人家的別緻匠心。
榫卯連線處,石鑿鑿出的痕跡已經被炭火焚痕隱藏,為了美觀,宋就從林子裡找來材料,捶打出綠油油的草木染做了美化。
約摸二百餘平的小平臺上,除了這座稱得上精緻的小屋子,剩下的三分之二地方已經被宋就圈了起來,地已經鋤好起了壟,宋就陸續從山林裡帶出的種子已經栽了下去。
菜園與小屋之間,宋就搭了花架,同樣從林子裡搬出來的攀緣植物已經開始抽芽,就這裡的靈氣濃度,想來沒多久之後就會長成他想要的樣子。以不遠處小水塘為水源的引水工程已經做了一半,花架一角靠山的一面已經用石頭壘了一面牆,宋就準備在這裡造一個人工瀑布,順便解決自己的飲水問題。
小屋的視野寬闊,雖說看不大遠,但陽光總能全天候的照過來,花架下竹椅已經擺了出來。
小屋背後的簡易工具棚裡,宋就看著手裡已經被磨掉三分之二的石斧,估摸著已經探討下脫離石器時代的方法了。
於是小溪下游,距離小屋五百米外的地方,很快豎起了一座高高的煙囪,每日裡可見裊裊炊煙不絕。
這是宋就為了告別石器時代而建造的冶煉爐,半個多月的時間裡,這個冶煉爐每一天都在變化,煙囪越來越高,佔地面積也越來越大。為了解決風力不夠的問題,宋就特在冶煉爐前加了一個風箱,為了帶動風箱運轉,提供足夠且均勻的風力,宋就又在上方建了一個水壩,借用流水衝擊水車帶動傳動杆……
宋就很滿意自己的傑作,自從建好這個冶煉爐之後,他並將從林子裡發現的不知含有什麼礦物質的石頭扔進去試驗,隨著一系列改進,諸如達到理想的爐溫,終於爐子裡能夠看到一坨坨看起來像是鐵的東西。
冶煉爐旁邊則是他挖的土窯,雖說燒不出上好的青瓜瓷,倒也能燒出一些有些用途的陶器。
這一天,陪伴宋就將近兩個月的石斧終於碎了,於是宋就開始了第一次真正的冶煉。
“今天我要嘗試冶一把斧頭,所謂的冶煉,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去除雜質的過程。自從遠古人類開始使用火之後,高溫除雜就是主流……後來到了修仙文明的時代,各種火系法術的運用,輕輕鬆鬆就可以冶煉出想要的物質,現在這種處境,當然只能用這種最原始的冶煉方式。”
宋就席地而坐,面前的泥坑裡,泥團漸漸成型,篩過的黏土加入一些稀碎的天尾草,像揉麵團一樣反覆揉搓摔打,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已經變得光可鑑人,同時具備了極強的可塑性。
宋就取出一部分,平整出一個面,而後掏出一個斧頭的樣子,做出一個模子備用。
另一邊,呼呼風聲撩撥著火爐,一股股熱浪似乎要衝破高爐迸發出來,宋就挑起封口的陶片,遠遠看了一眼爐子裡燒得通紅的陶罐,心裡打鼓,現在只希望那罐子不要在這種關鍵時候破掉。
漫長的等待之後,宋就再又老了一眼,心知再燒下去那陶罐必然化掉,當下動用了自己朝長的大夾子,費盡心力將陶罐取了出來。
近乎是在拿出來的瞬間那罐子並碎作一地,滾燙的火紅溶漿散落一地。
這一次嘗試,無疑還是失敗了。
宋就審視了一陣,最終暫時放棄了冶煉這個光榮而又艱難的任務,回了山上小屋。
短時間內,依然只能繼續石器時代了,好在陶器的加入,多少叫他觸控到了新石器時代的邊緣。
菜園裡栽種的種子已經發芽,長勢兇猛,兩個月時間已經足夠宋就收穫一茬。這一日,他正將從地裡挖出來的芋頭用水洗了,獨坐花架下,以石刀切片,擱在簸箕裡接受日月光華的疼愛。
宋就做的一絲不苟,對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