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務與漢朝的太尉相當,但不列於三公,地位較低,與卿相若。

護軍都尉

護軍都尉,執掌軍政,統領諸將。屬官有中護軍,領軍史,掌禁軍,參與武將的選補事務,遇將軍率軍出征時,則駐該軍監督軍政。

將軍

秦朝仿周朝制度,設定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位上卿,率軍鎮守邊郡。另置上將軍、將軍,為臨時職務,有大征伐時選武將出任,軍還即撤任。

編輯本段地方官制

戰國時期諸侯國普遍施行郡縣制度,秦國設縣始自秦孝公十二年商鞅變法。秦始皇二十六年,正式劃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後來陸續增設至四十餘郡。咸陽是國都所在地,不設郡守而由朝廷直轄,其長官為內史(《漢書?百官公卿表》:內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師),位同九卿,得參與朝政。內史屬官有:?都水長、都水丞,掌水利;?鐵官長、鐵官丞,掌冶金、製造農器;?廩犧令、廩犧丞,掌糧食倉庫和牧養祭祀用牲畜。

郡制

郡作為一級行政地方,軍民兼治。郡設郡守、監御史、郡尉三個互不隸屬的主要官員。郡守郡守,郡的長官,邊地多為武將,內地多以郎官出任,銀印青綬、秩二千石。秦朝的郡守權力非常大,除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縣令縣長、負責監察郡治的監御史、負責統領駐軍與管理治安的郡尉三者外,郡的其他官員均由郡守自行任免。監御史監御史,隸屬御史中丞,負責監察郡守與其他官員。郡尉郡尉,掌郡駐軍,主管治安、偵緝盜賊,銀印青綬、秩比二千石。郡尉直轄於朝廷,與郡守相抗禮。郡尉屬官有丞,內地諸郡設丞一人、大郡則設兩人。邊塞諸郡則每百里置都尉一人,都尉轄士史、尉史各二,掌邊塞衛戍;關隘之處置關都尉,均隸屬本郡郡尉。郡丞郡丞,郡的次官,輔佐郡守綜理郡政,銅印黑綬、秩六百石。郡守缺位或不能理事時,郡丞代行郡守職務。屬官有卒史、主簿、牧師令等。邊塞諸郡另置長史,管理兵馬軍政,與郡丞同秩。

縣制

縣為秦朝最低一級行政地方,秦朝的正式官職也僅僅設在縣一級。縣令、縣長秦朝按縣的人口多寡,萬人以上的縣置縣令、以下的縣置縣長。縣令銅印黑綬、秩千石至六百石,縣長銅印黃綬、秩六百石至五百石。縣令與縣長都是縣的行政長官。縣丞縣丞為縣的次官,職比郡丞,銅印黃綬、秩四百石。縣尉縣尉掌治安、捕盜之事,職比郡丞、唯不掌兵,秩同縣丞。功曹功曹,掌縣吏的考績等第升降。令史令史,管理文書檔案。獄掾獄掾,縣獄的典獄長。文無害文無害,所謂公平吏,掌巡查監獄,複查案卷,以防止冤獄。廄騶廄騶,掌一縣車馬之政。倉吏倉吏,縣庫的長官。治獄吏獄吏,縣獄的獄卒。鄉亭縣以下置鄉,鄉以下置亭,亭以下置裡。這些都是以宗族為核心的人民自治組織。三老三老,一鄉德高望重者充任,掌教化,有所謂孝悌仁義之家可以申報郡縣予以表彰,並可以推薦優良子弟出任郡縣吏。有秩,嗇夫人口達五千人的鄉,由郡指派一人為有秩;不足五千人的鄉,由縣指派一人為嗇夫。兩者職責相同,都是調解鄰里糾紛、幫助政府收取賦稅、安排徭役。遊徼遊徼,為徭役的一種,掌巡察地方、緝捕盜賊。亭長亭長,吏職,也是徭役的一種,漢高祖在秦朝曾任此職。掌同嗇夫。亭長之屬為亭父、求盜兩卒,前者負責本亭保潔、後者負責追逐盜賊。xh123

上架感言!

首先感謝一路陪伴榮譽至今的書友同志們,感謝你們一直伴隨《大秦之帝國再起》一同成長!

這本書在沒寫之前,筆者已經計劃了三年,在動筆之前更是查了無數資料,大綱是一改再改。本來的計劃是想寫純粹的爽文,就是那種情節簡單,不斷鋪墊不斷高~潮的文。也那麼寫了將近三十萬字,不過後面又被自己推翻了,為什麼又不按照計劃寫就不多說了,容易得罪人。

PS:榮譽是有寫過這樣的文的,一本叫《萬字旗下的****》一本叫《強漢》。

其實榮譽也明白只有爽文才會有成績,像本書這種嚴謹寫實手法的書事實上很不討好。不過在滿是那種爽文的天下里,難道就不能存在一本嚴謹一些、寫實一些的書嗎?也算是為眾多花朵配上一枝綠葉。呵呵~

在這裡榮譽只想請大家幫個忙,請大家繼續與《大秦之帝國再起》一直走下去,讓這本書的資料成績能夠好看一些,儘量幫忙給予正版訂閱支援,因為訂閱數真的能判決一本書的生死。

榮譽真的很想寫下去,寫好《大秦之帝國再起》,拜託大家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