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軍閥,建立黨國,為了這個目的,可以暫時與“帝國主義”達成和平妥協;勞動黨秉承共產國際“堅決反帝”的指示,寧可中止北伐,也不能中止對“帝國主義”的打擊。國社黨不認為大明的階級矛盾已經激化到必須暴力革命的地步,所以希望將工、農運動保持在一個適可而止的限度;而勞動黨則根據其階級鬥爭理念,在工、農運動中一味過激左傾,這種分歧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
大革命後期,隨著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某些“左”的傾向滋長起來,如工會、農會成了第一政府,工會提出使企業倒閉的要求,錯誤的以為打倒一家洋行或一家商店就是打倒整個帝國主義,而中國的中小資產階級多是洋行的代辦,這樣就迫使他們停業,使勞資對立日益嚴重,實力商家群相離漢,而小商小販則感到恐懼。農村中由於“有土皆豪,無紳不劣”口號的提出,侵犯了自耕農和中小地主,“使中小土地所有者出身的軍人與鄉紳、掠奪者結成反共產主義、反農民的戰線”。如夏鬥寅的十四師,軍官們很多是湖北地主出身,也是湘鄂一帶地主土劣的避難所,夏鬥寅則成了他們政治上的代理人。所以他叛變時,打著聯合城鄉中等階級——中小商人、小地主、手工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