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十五歲的時候,那拉氏皇后與乾隆帝發生了十分尖銳的矛盾。其真實具體原因至今仍是個謎。只知道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廢掉,雖因群臣苦諫未能成實,但那拉氏的皇后已名存實亡,次年,即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便染疾身亡。可乾隆帝依舊餘怒未消,命以低於皇后格的皇妃喪禮葬之。這一事件殃及了永。而永一向又沒有表現出多麼出眾的才能,所以就這麼失去了機會。其他幾位皇子,皇十七子永,出生於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年歲太小。皇八子永璇,年較長,但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差,被乾隆多次公開斥責。皇十一子永,文才較優,尤善書法。在文化界享有不小的盛名,但乾隆對其不重騎射,只好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很是反感,也曾嚴厲申斥。於是,相較而下,皇十五子永琰便被突顯了出來,最終,在乾隆三十八年被乾隆秘密立為太子。乾隆還將密旨繕寫兩份兒,分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及自己的身旁,並將此事曉諭軍機大臣。而乾隆三十八年的時候。軍機大臣是劉墉的父輩劉統勳等人,就連阿桂都沒有當上,這些人到如今早已病故,根本就沒有剩下一個。所以,如今的大臣之中,根本就沒有一個人知道乾隆已經秘密立儲。
而自從立儲以後,雖然無論是在爵位上還是其他方面。永琰都受到了乾隆的優待。但同樣的,為了保護永琰或者說是防止有的大臣私下結交未來地太子,以圖日後的擁立從龍之功,使得父子相疑,乾隆在優待永琰的同時,還同樣善待著另一位比較孚於人望的皇子永。再加上乾隆向來對這些事十分著緊,大家雖然都紛紛猜測皇太子有可能會在這兩位皇子之中產生,卻沒有人敢輕易去結交。
不過,永琰的另一位師傅朱圭卻不是等閒角色。這位朱大人德操非常好。卻也非常精明。在被外派為官之前就早早地為永琰定好了各種修身養德、韜光養晦的策略,以博得乾隆的好感。而因為乾隆曾經在登基的時候說過,自己絕不會比祖父康熙在位更久,如今又已經是乾隆五十七年,所以。這位朱大人又通知自己的學生。告訴他如今各地民生多艱。而朝中阿桂諸人老朽,已不可用。福康安等人三代勳戚,且自恃功高,恐不好使,所以,要他多引“一二能者”入己之門,不管到時候是不是他接位,也免得無可用之人!
於是,就這樣,未來的嘉慶皇帝開始秘密物色自己地班底。而何貴這麼一個屢立大功,曾經在開封蘭考縣跟他有過接觸,又偏偏被閒置起來的人很快就入了他的法眼。只是憚於何貴的“和黨”身份,所以,便有了孫士毅地和府一行。
而孫士毅的收穫對嘉慶來說也不算小。既然和不打算向乾隆請求啟用何貴,他正好可以暗地裡示好。於是,透過王爾烈的口,讓孫士毅時不時的以“舊交”地名義給何貴寫幾封信,送點兒東西……他希望籍由這種“送溫暖”地行動,先行籠絡住何貴的心。而同樣的,正手握大權的和和中堂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又被嘉慶在他腦袋上添上了一頂“嫉賢妒能”的帽子。
乾隆五十八年,夏!
時間如流水,匆匆而去,永不回還。何貴在邑莊已經呆了一年半多、將近兩年的時間。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足以讓人忘記許多的東西。最起碼,邑莊地許多人對他這位曾經的大人物已經非常地習慣了。加上何貴從來不擺架子,人們已經漸漸的將他當作平等的人物來看待。甚至於,失去了對他曾經的顯赫身份地畏懼之心之後,某些人還敢對他發脾氣了。
比如,何守財何守富兄弟倆就對他老是鼓搗那什麼蒸汽機,對其他地事情絲毫也不上心的表現感到特別地不感冒。何守富還不止一次的在他面前發過牢騷,要他在何家的經營方面出點兒主意或者搭把手,而在看到他不為所動之後,何守富甚至還表示要吞併他的那幾成股份,以此來顯示威脅。不過,何守富這些人的表現只能算是比較平常的,對何貴最不敬,或者說是對他的不滿表現的最突出的,還是要屬當初送過他一頓鞋底子的方家家主,也就是方小栓的爺爺方大梁了。
不可否認的,邑莊的老百姓相對而言都是比較樸實,雖然如今生活好了許多,可大家改變的依舊不多。不過,再樸實的人之中也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小心眼兒。而方大梁就是邑莊公認的小心眼兒之一。
何貴剛剛回到邑莊的時候,方小栓就被何進喜拉著找上了門兒去,並且獲得了何貴的認可,成功成為了何貴的跟班兒。對此,原本方大梁是十分高興的。這位老爺子對方小栓寄予了厚望,希望他的這個大齡孫子能夠再接再勵,從何貴那裡弄點兒好東西回來,然後繼老何家之後,將老方家發展成為另一個陝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