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行的一面,也正是“我能行”的一種表現。

二、信任他人……愉快地接受批評

“我能行”的人,不僅能從表揚中獲得力量,而且能從批評中獲得力量。

批評你的人,都是關注你的人,不管他是好意還是惡意。如果聽到有人說你壞話,你先急著替自己辯解,那你什麼事都做不成了。聽到批評,你可以做兩件事。

一是盡力去做好你應該做的事,用事實證明你是對的,那麼人家怎麼說,就無關緊要了。如果事情確實做得不好,就是花十倍的力量來為自己辯解,也沒有用。

二是去和批評你的人交談。當面聽取意見,也許你會知道自己錯在哪兒。如果受到不公正的批評,你也不必生氣,只“笑一笑”就行了,這是相信自己也是信任別人的表現。總之,當批評的雨點兒落下來,不必忙著打傘。

三、他人信任……在信任中管教

在信任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充滿自信,信任的力量正在於讓孩子覺得“我能行”。

假如你每天早上總是不忘提醒孩子帶這帶那,結果他偏偏丟三落四。孩子本來有能力天天學習,天天長進,天天完善,你的“嘮叨”卻使他失去了自信。

我去遼寧省營口市開辦“知心家庭學校”,跟團市委書記曹愛華女士一見如故。她有一個十分可愛的女兒,名叫格格,剛上一年級。姥姥說她挺懂事,可就是有個壞毛病,每天早上不愛起床,得媽媽叫上好幾遍。

“愛她不一定要管她。”我對格格的姥姥說,“有空帶格格去買一個她喜歡的小鬧鐘,讓小鬧鐘叫她起床就行了。告訴她,早上遲到了她自己負責。”

我又把格格叫到身邊:“早上自己起床,你行嗎?”

“我想我行。”格格說。

“你願意每天讓媽媽叫你起床,還是願意讓鬧鐘叫你起床?”

“鬧鐘叫好,多有意思呀!”

“我相信格格能管理好自己。那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有了鬧鐘就開始吧!”

第二天,姥姥帶格格買了鬧鐘。曹愛華後來告訴我,格格像變了一個人,不用大人管了,還說她能自己管好自己。

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去發揮,孩子反而學會了管理自己。我告訴格格,每天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以後到了該起床的時間,不用鬧鐘叫也能自己醒。

其實“不管”比“管”還難。不是孩子不行,而是自己要豁出去,要從心裡信任孩子。

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老師和家長在批評和懲罰之後,施以溫情是必要的,這樣等於告訴孩子,大人否定的不是孩子本人,而是孩子的錯誤行為。所以,管教要有一個充滿愛與信任的結尾。

3.發現的力量……你是奇蹟

學會用發現的眼光,金子就在你身邊。

能發現千里馬的人是伯樂,能發現孩子長處的父母是稱職的父母。

一位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要讓孩子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就要幫助孩子去發現“我能行”、“我哪點最行”、“我哪一點會更行”。我認為,讓孩子“自我發現”比別人發現更重要。“我能行”的認識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發現的過程。“沒有笨孩子,只有潛能尚未發揮出來的孩子”,要使孩子明白這些道理,需要父母和老師共同做工作。

我非常感謝我兒子中學的班主任。每次開家長會,她講的只是哪些孩子成績最優秀,哪些孩子進步最快,哪些孩子“最有潛力”。我兒子有時也被列為“最有潛力”的那種孩子。

實際上,這些“最有潛力”的孩子都是考場上還沒有發揮好的孩子。老師不以分數論英雄,而真正是“以人為本”,不僅讓父母有面子,還讓孩子有自信。孩子們主動去發現自己最強的地方,個個都挺自信。後來,我兒子終於發現了自己與眾不同的方面,就不斷展示著他的“潛力”。

誰會以自己的短處作為生存條件呢?人應當揚長避短,如果經常展示自己的長處,別人就會認為他行,他就向更行的方向努力;如果總是展示自己的短處,大家都認為他不行,自己就可能破罐破摔,影響自己一生的發展。

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有很多父母,總覺得別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個蠢材;別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這樣的心理,他們永遠不會主動發現孩子身上閃光的地方。

有位父親一連幾天給我打電話談論他的孩子,每次說的都是孩子的缺點,我問:“你的孩子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