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攔在玉璧城外整整五十日,使得高歡麾下士卒死傷無數,最後高歡急怒攻心竟生了病,從而撤兵,解除了玉璧之困。然而高歡回到晉陽後卻是一病不起,最終懷著無奈而悲憤的情緒死去。至此,北周也獲得極為寶貴的喘息之機,宇文泰得以休養生息,發展壯大,韋孝寬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回陛下,微臣以為,伐齊可有三策。”韋孝寬微微一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愛卿請說。”宇文邕催促一聲,一欄地渴望。滅亡北齊,統一天下,不僅是他宇文邕的夢想與個人價值的體現,更是宇文氏皇族數代人的願望。如今機會就在眼前,自己將超越祖先取得無上的功勳與榮耀,即便宇文邕城府極深也無法忍耐心中那激盪的情緒。
第二百三十六章 初步戰略
韋孝寬微微沉吟,整理下思路,然後侃侃說道:“陛下,微臣戍守邊陲多年,自信可以看出齊國的弱點,倘若沒有天賜良機,您想要一舉覆滅齊國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往年出兵伐齊,多有勞民傷財,然卻不能建立功勳,蓋是因為沒有最佳的時機。”
“長江、淮河之間本是一片沃土,但在齊主手中卻變得殘破不堪,民不聊生,故此去歲陳國伐齊才能一攻而下。反觀齊國,雖然連年增援,卻也只落得個喪師覆敗,狼狽逃竄。若非蘭陵王高長恭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只怕如今陳國的兵鋒早已越過了淮河,直抵黃河沿岸。”
“如今,齊國北有高思好作亂,南有青光等十一州造反,高長恭雖然智勇雙全,但腹背受敵,缺兵少糧的情況下,自身尚且難保,更不必說內平叛亂,外拒敵寇。此時齊國朝政混亂,內部軍民離心,謀略已盡,力量衰竭。鬥比伯曾說,‘仇敵有釁,不可失也’(出自《左轉》,意即:敵人內鬥,不可放過)。”
“而今,陛下可潛大軍自軹關(河南省濟源縣太行山隘口)而出,其後道路平坦寬闊,可以直達鄴城。我軍可與陳國同步,首位相逼,讓齊國難以顧暇。再命廣州(州政府設魯陽,河南省魯山縣)軍由三鴉(魯山縣西南魯陽關)出發,同時在秦嶺以南招募豪勇之士,組成精銳之兵順黃河而下。”
“同時調遣稽胡部落(稽胡,匈奴後裔,散住在長安以北的群山)隔斷齊國幷州(州治晉陽,山西太原)、晉州(州治平陽,山西臨汾)之間的交通。”
“除此之外,我軍還可在齊地招募勇士,賞以高官厚爵,使他們擔當前鋒。如此一來,四面八方一起進攻,目標直指鄴城。齊國本就人心渙散,此時見我軍大舉而攻,必定望風而逃。我大軍所向,勢必脆骨拉朽,一舉滅齊,此時正是時候!此乃一策。”
說完,韋孝寬便閉口不語,靜靜地看著宇文邕,等待著他的決定。
宇文邕雙目熾熱明亮,呼吸都微微有些粗重。韋孝寬分析的不錯,如今北齊內憂外患,離心離德,天時人和都已失去,只要戰略部署得當,周國完全可以一舉奪下鄴城。但宇文邕同樣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那便是出征的大軍和後勤戰略物資的籌備都不充分。
按捺下心中的躁動,宇文邕笑看著韋孝寬道:“其餘兩策是何,還請韋愛卿教朕!”
“不敢!”韋孝寬恭敬地行了一禮,接著說道:“如今我大周兵糧準備並不充分,陛下可做長期打算。最好的辦法便是與陳國結盟,以此消耗分散齊國的兵力。我軍可在兩國邊界屯軍墾田,一方面可以囤積糧草物資,另一方面可以對齊國形成壓迫之勢,同時可以組建新軍。”
“如今,齊國與陳國正僵持,我新軍自可遊擊突襲齊國邊境。若齊國派大軍來援,我自可龜縮防禦,待援兵離去,我軍再發動攻擊。如此一來,齊**隊在這百般騷擾之下,必定心煩意亂,疲於奔命。只需要一兩年時間,齊軍必定眾叛親離,土崩瓦解。”
“齊主昏聵荒yin,在他的統治下,齊國政令不一,朝綱混亂,忠臣良將枉死,亂臣賊子當道,齊國百姓早已不堪忍受。如此看來,齊國的敗亡已成必然,我們自可作壁上觀,耐心等候,只待齊國氣運消逝之時,我軍自可發動雷霆突襲,定可一舉而下。此乃二策。”
“其三,青光十一州亂民雖然聲勢好大,但畢竟缺乏訓練,又不善管理,根本無法比得上高歡留下的精兵悍將。如今高思好必敗無疑,不消多少時日,齊主定然揮兵南下,挾著大勝的氣勢,定可以一舉蕩平亂軍。”
“況且,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勾踐滅吳整備十年,姬發伐紂,也曾出兵兩次。殲敵一千,自損八百。是以伐齊之事不應操之過急,需要徐徐圖之。而今,陛下當繼續培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