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母孃,誒,不對,葉阿姨,您怎麼住在這種地方?”站在近兩百米高的山壁懸崖上,深處黑乎乎的陰暗環境,我尷尬說話。
這裡是一片凹陷的山壁區域。
面積不算大,除了一棟簡陋而又傾斜的屋子,就門前立錐之地。
四周,都是陡峭懸崖,沒有下去的路。
披頭散髮的阿顏母親,捧著剛才及時搭救我用的紅繩,坐在地上,揹著我在那折繩成蒲,要做一個跪拜求神時用的蒲團,沒有回話。
連喊幾聲,阿顏母親都置若罔聞,將我當成了空氣。
我也乾脆坐在地上,恢復精氣神,等阿顏母親編制好一個赤色蒲團,我也隨著起身,跟著她一步步走向簡陋的“空中陰宅”!
我看過房子了,無論是從風水、格局、形狀哪個方面來看,與陽宅完全是顛倒的建築方法,加上建在空中,如鑲嵌在石壁上的橫棺,帶著幾分說不出的詭異氛圍。
阿顏母親全程不說話,透過一些肢體語言,我知道她現在是清醒的。
沒有開口,可能是在這裡屬於一種禁忌吧!
橫向如方形棺的屋子,裡邊黑漆漆的,沒有一點光,能依稀感覺到,在正前方有一個類似神臺的東西,上邊,還擺放著兩具雕像!
雕像立在最黑暗處,巍峨高大,形態森然。
阿顏母親對著它們時,一直低著頭,表情帶著謙卑與敬意,奉若神靈。
阿顏母親在點亮七盞煤油燈後,本以為會和我說話了。
不曾想,披頭散髮的她,取出一些東西,竟開始跪地祭祀。
祭祀是我們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
祭祀物件分為三類:天神、地只、人神。
天神稱祀,地只稱祭,宗廟稱享。
祭祀觀則記載儒教《周禮》《禮記》與《禮記正義》《大學衍義補》等書解釋。
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
天神地只由天子祭。
諸侯大夫祭山川。
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
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時代,人們認為人的靈魂可以離開軀體而存在。祭祀便是這種靈魂觀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動比較簡單,也比較野蠻。人們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靈偶像,或在石巖上畫出日月星辰野獸等神靈形象,作為崇拜物件的附體。然後在偶像面前陳列獻給神靈的食物和其它禮物,並由主持者祈禱,祭祀者則對著神靈唱歌、跳舞。祭祀禮節祭品有一定的規範。舊俗備供品向神靈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並求保佑。
阿顏母親的祭祀很奇特,全程都與“血”有關,指頭淌血,流於碗中,供奉在石桌上,跪地磕頭時,額頭冒血,也在地面形成古怪的圖案。
最後,還用血點在兩具雕像的眼睛上,一邊點,一邊唸叨祀詞。
不是普通的祀詞,都與殺戮血腥有關。
感覺阿顏母親所擊敗的,是兩個天地間無惡不作的怪誕妖魔。
“吸人精血,你們究竟是什麼鬼怪?”我暗念一語。
我的話很小聲,似乎還是被石臺上供奉的“雕像神靈”聽到了,很是壓抑的狹窄屋子內,前方噼裡啪啦作響,雕像迸發白光,有雷鳴交織。
原本死氣沉沉的雕像,多了一種不容褻瀆的無上威嚴。
威勢如浩海翻騰,直壓心頭,令人喘不上氣。
“轟!”
猝不及防下,一道悽慘白光迎面劈來,地面顫抖,空氣裡滿是肅殺之氣,即便我橫臂全力阻擋,整個人還是摔出門外,就差半步,整個人幾乎跌落兩百米高的山崖。
“火祭!”
“難道,他們就是救了阿顏母親一命的存在?”
“真是雕像顯靈了?”
“還是有本事更高超的撈陰門高手,在暗中操縱一切?”
想不通答案,在門外徘徊,幾分鐘過去,兩條手臂還是發麻劇疼,無法伸直,心有餘悸的我,也是不敢魯莽闖進去了。
再吃一道白色閃電的話,我這條小命估計難保。
一等就是好幾個時辰。
天亮。
阿顏母親才緩緩走去,她臉色很差,指頭、額頭上有剛乾涸的血跡,不知道昨晚的祭祀,她究竟流了多少血?損失多少陽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