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他想讓小愛有一份穩定而不用操太多心的工作便好。
而吳小愛的工作非但不用他操心,反而讓他放心,他以為她在工作中真的提升了自己的一切。
他錯了。
她年輕,就是她的錯、她的不足。
她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對自己好,不知道如何拒絕誘惑,那是她閱歷不足,她所學所知的還不能獨立面對社會中的險惡與卑鄙。
紫色的年華,如影似煙。
年輕的80年代女子,並沒把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理解透切。
有人說:80年代出生的女子需要更多的呵護和愛。
因為她們擁有妖豔的外表、單純的心靈,卻被沉積在社會中的不良分子帶動。
以至於做出一些原本不應該出現在自己生活中的現象和狀況,而不合理的現象和狀況大多來源於:誘惑。
那是年輕的心無法擺脫的。
愛情、情慾統統的都是在一種無法解釋的誘惑下產生的。
吳小愛,依然沒有看透……
她開始認為是婚姻捆綁了她的自由,但婚姻卻沒有阻止其他事物對她的誘惑,“別再捆著我,我需要解放。”吳小愛還在幻想中徘徊。
陳孜銘,感覺出他們之間婚姻如同玻璃,一摔便碎,不便說那是愛與不愛之間是什麼;
但可以直接定義為:玻璃愛情。
一方面可以把愛情說成透明單純;
另一方面便是不牢固,虛假。
愛情,需要證明還是體會,他也有些渺茫了。
離婚,一張紙簽上六個字便可生效。
一切與愛情有關的話題,都在筆劃中淡漠,一個字代表一家子,一個名代表自己,整字簽完後,幻覺破滅,吳小愛依然奇怪地傷心。
家,已經不是家了。
吳小愛搬回了父母家,陳孜銘搬出了家。
出軌前的誘惑(7)
吳小愛的爸爸一直低著頭抽悶煙,離婚是吳小愛提出的,他又不能抱怨陳孜銘什麼,但是他不明白這個剛結了一年的婚哪裡錯了,錯在哪裡?
吳小愛的媽媽一直低著頭批改著學生的作業,整個家都顯得有氣無力,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小愛也感覺到一點陌生感,有一種被家人隔離出局的感覺。
於是,她開始慢慢學乖,下班回家做飯、洗衣服,沒有抱怨只有默默無聲。
“沒有人讓你做這些。”
爸爸並不領情她的乖巧,狠狠地抽了兩口煙,抬頭盯著她,“離婚這麼大的事,為什麼不事先跟家裡商量,你有把我和你媽媽放在眼裡嗎?太不像話了。”
對於爸爸的話,吳小愛之前早有預感,所以她站在那裡只是聽不敢說話。
()
怕自己那些不屬於父母年代的思想和叛逆把父母再次激怒,當初,要嫁的是自己。
而自己當初要嫁人的死相,至今都歷歷在目,自己還有什麼顏面再狡辯?
“婚姻不是兒戲,是你想結就結,你想離就離的嗎?你以為還是小孩子過家家,我問你,孜銘做錯什麼了?他哪裡對不起你了?”
“是我對不起他。”
也許,老孫的死把吳小愛的神經系統重新沖洗了一次。
從錯亂到迷離,從對愛情的渴望到對婚姻的不滿,她體驗著不同程度上的背叛,最終背叛的卻是自己。
父母的話也不能不聽,結婚的時候沒有很好的斟酌,更沒搞清楚結婚是為了什麼?到現在,很多人在結婚前都沒弄明白結婚是為了做什麼。
滿懷喜悅的領取結婚證後,在隆重的婚禮儀式後,便開始稀裡糊塗過日子了。
有時候,一些看破紅塵的人把這些叫做混日子,而真正想維護婚姻的人才懂得怎樣是過日子,過好兩個人的日子。
很顯然,吳小愛只不過是為了想結婚而結婚,畢業就結婚是她畢業前的宣言,而畢業後的婚姻只是為了證實自己的宣言。
年輕的人生,往往會被一句不忠聽的言語而改變。
所以,年輕人,管好自己的嘴巴,別讓自己設想的誘惑把自己給套進去。
吳小愛的媽媽,眼睛已經溼透了,心也傷透了。
她不知道如何告訴女兒那些離她們出生年代之前很久的古老典故。
也許說了,她會煩。
因為老掉牙的典故已不再有吸引80後年輕人的能力,典故畢竟是典故,不會發光不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