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什麼呢,若朱厚照是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熊孩子不弔起來打幾頓他都不想姓葉了,偏偏……他是天子,他胡鬧之後,你還不能把他怎麼樣。
葉春秋皺著眉頭沉默了一下,隨即問道:“既然驍騎營輸了,就要奉上糧草,那麼下官敢問,若是韃靼人輸了呢?”
劉健這時候已經沒有多少心思了,不過葉春秋非要問,他還是如實地道:“他曾俘虜大明在邊鎮的數百匠人,還有一些軍將,而今都賜予了諸部為奴,若是他輸了,願意將這些人奉還。”
劉健說到這裡,長身而起:“事到如今,也沒什麼可說的了。”他朝朱厚照行禮:“陛下理應下詔,命驍騎營加緊操練,決勝就在這幾日,大明……”他深深看了朱厚照一眼,眼中帶著沉重:“輸不起。”
一旁的葉春秋也不由在想,大明確實輸不起,一旦輸了,不但顏面無光,滿朝君臣都要蒙羞,更可怕的是,原本一切針對韃靼人的策略,便會化為烏有,如此好的戰略機遇期,正該是趁它病要它命的時候,怎麼可能輕易的放過?
朱厚照的臉色也很不好,今日他倒是乖巧得很:“朕……朕知道了。”
(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八章:此戰必勝(第七更)
滿朝諸公,紛紛散去。
許多人帶著無奈,甚至有許多人,心有些發涼。
陛下對巴圖蒙克許諾決鬥,本來就已是很胡鬧的事,堂堂的大明天子,怎麼能做出如此胡鬧的事呢?這一次不只是宮中丟人,整個大明怕也要抬不起頭來。
而更可怕的卻是,這場決鬥若是輸了,後果可想而知,這絕不是開玩笑的事,因為大明不能輸,若是一千驍騎都及不上巴圖蒙克的三百侍衛,又會惹來多大的笑話?而一旦輸了,大明便要交出糧草,而韃靼人可以繼續耀武揚威,雖然這一次後果遠遠及不上土木堡之變,卻也足夠深遠,畢竟大漠之中,尚有不少部族是向大明稱臣的,他們希望得到大明的保護,若在此刻,大明被韃靼人打得滿地找牙,大明的威望何在,這些人還肯向大明稱臣納貢嗎?
有太多太多難以預料的事會有可能發生了,這一切,都建立在輸的基礎上。
葉春秋混雜在人群中,沒有被朱厚照留下來,或許是這個時候,朱厚照也自覺得自己鑄下了大錯,難以面對葉春秋。
葉春秋隨著諸人各自散去,回到了待詔房,待詔房裡,那王翰林還在繪聲繪色地向其他人說起保和殿裡的場景。
“陛下聽了巴圖蒙克的話,頓時震怒,這巴圖蒙克言語如刀,陛下年輕啊……說起來,這場決鬥實在有些荒謬,可是既然陛下開了金口,又能如何?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一次我大明出動的乃是一千驍騎,這驍騎在文皇帝的時候,就曾打得蒙古諸部抬不起頭來,有這驍騎營的勇士,應當是不成問題,只是那巴圖蒙克實在可恨得很,他太放肆了,真當我大明無人嗎?等著看吧,驍騎營乃是三大營之一,與神機營、三千營都是不可小覷的大明精銳,何況又是以眾擊寡,依著我看哪,勝算是極大的。”
其實許多待詔翰林都頗為年輕,一聽到這種事,雖是口裡說朝廷怎可如此,這樣很不好,可是心裡卻都來了興趣,甚至帶上了幾分熱血。
這韃靼人屢犯邊境,讓朝廷叫苦不迭,現在有了可教訓韃靼人的機會,一個個道;“驍騎營自要痛擊韃靼人的,這些韃靼人不知好歹,必敗無疑。”
“驕兵必敗也,這韃靼國主自以為得計,竟悍然向我大明挑釁,這一次,非要給他們一點厲害看看不可。”
“誠如是也,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韃靼人……”
他們正在熱切地討論著,連公務都落下了,一個個高談闊論,表面上是痛心疾首,卻都是個個振奮,語氣激動。
當他們看到葉春秋進來,鄭侍學便朝葉春秋招手道:“葉修撰來得正好,你是練兵的,這事兒,你最知曉了。”
葉春秋見許多人的臉上洋溢著快意和激昂之色,不禁有些無語,卻還是上前,朝鄭侍學行禮。
一旁的同僚便都笑了起來,七嘴八舌地道:“是啊,葉修撰,你來說說看,咱們驍騎營是不是能痛擊韃靼人?”
“葉修撰最懂兵略,我等皆是服氣的,這事兒啊,問葉修撰準沒錯。”
“葉修撰,你來給我們說說看……”
葉春秋的心情其實不是很好,看著一個個興奮的面容,其實這種感受,他很能理解,每一個人都不免對自己更自信一些,他們終究只是翰林,不是那些高閣中深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