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齊桓公沐浴三日,祭祀三日,這是相當隆重的禮儀。他親自去把管仲接到宮中,管仲這才肯和齊桓公共事。後來,諸葛孔明也是這樣覺得,要讓劉備隆重地請他,自比管仲,累得劉備兄弟三人三顧茅廬。
這是管仲平生第一次正式地和齊桓公姜小白見面,以前不管是聽說的,觀察的,都並不能算是瞭解這個人的性格和思想。原本是仇人,此刻卻隆重地把他請到宮中上座,管仲心裡是沒有底的,再三推辭,依然很謙卑地稱自己是罪臣。
齊桓公心說你罪不罪的現在不要緊,等試探過你不是什麼人才,再“罪”你個五馬分屍也不遲。
經典“管桓對”(1)
君臣弄了半天才落座,管仲心說:面前這個年輕的國君還滿有心計的,一直在謙讓表示尊重,很會拉攏人心。
齊桓公諮詢他:“寡人一直在擔憂兄長齊襄公政令無常,遭遇叛變,寡人獲主社稷,人心未定,國勢不張。現在要修理國政,立綱陳紀,該從什麼地方入手?”也就是說該怎麼安定國家,用什麼方法。
這一問,便有了有名的“管桓對”。諸葛孔明也在這個地方學了管仲,管仲覺得經過齊桓公這麼隆重的接待,是時候把自己的大論拿出來談,諸葛孔明也要劉備三顧茅廬這麼隆重,才來個“隆中對”。
“管桓對”提出的治理國家相關的經濟軍事改革政策,遠遠比後世三國的隆中對廣泛深刻得多,諸葛孔明的“隆中對”只不過使劉備三分了天下,管仲的“管桓對”卻使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首霸,並且一直影響著整個春秋戰國的政治,包括後來秦的商鞅變法以及秦始皇瘋狂的軍事政策。
管仲看著齊桓公認真聆聽的眼神,命運告訴他,不能放棄這樣一次難得的機遇,即使面前這個年輕國君的內心仍帶著一點愚弄的試探。他頓頓聲音回答道:“禮、義、廉、恥,是國家社稷的四根命脈,它們如果不能疏通,國家就會滅亡。現在主公要樹立國家的綱紀,就必須疏通這四根命脈,用來教化驅使民眾,這樣一來,國家的綱紀就得以樹立,國勢也會振作起來。”(講的是治國的思想路線)
齊桓公繼續問:“那麼,怎麼驅使民眾呢?”
管仲回答:“想要驅使民眾,必須先愛護民眾,還要安排好他們的生計。”(強調愛護人民的重要性)
齊桓公追問:“那麼,怎麼樣才是愛護民眾呢?”
管仲回答:“第一、公修公族,家修家族,相互幫助做一些事情,相互擁有一些共同的財產,那麼,就可以增進民眾相互之間的感情,相互友好。第二、赦免那些含冤的罪犯,修改那些不合理的宗法制度,鼓勵生育,那麼,民眾就得到繁衍。第三、減輕對百姓的刑罰,少徵收百姓的賦稅,那麼,民眾就富裕起來。第四、禮賢下士,廣招人才,教化百姓,那麼,民眾就懂得禮儀。第五、頒佈法令要公正,執行要堅決,那麼,民眾才會正直。這就是愛護民眾的方式。”(講的是怎麼樣樹立和諧的民風)
齊桓公又問:“民眾得到愛護之後,該怎麼安排他們的生計問題呢?”
管仲回答:“士、農、工、商,分別代表民眾的四種型別。軍人的兒子照常做軍人,農民的兒子照常做農民,工人商人的兒子照常做工人商人,學習和工作都熟悉,不改變他們的家業,那麼,人民自然就安定。”(講的是怎麼樣安置百姓)
齊桓公問:“做到愛民,也使人民安定,但是武器不足,該怎麼辦呢?”
管仲回答:“要想武器充足,可以制定以兵器贖罪的制度,重刑犯以犀牛做的戟來贖,罪輕的可以用盾,一般的小罪,收些金屬就可以了,有疑惑的案件就寬容嫌疑人。拿出證據差不多的,雙方都收去一些弓箭,調解案件。這樣的話,已成的武器可以直接用於戰場,收來的金屬材質好的可以打造兵器,差一點就製作成農業用具,這樣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講的是怎麼樣增加武器裝備)
齊桓公問:“武器的問題到是可以這樣解決,但是軍費支出又該怎麼辦呢?”
管仲回答:“開山挖礦,煮海為鹽,大力發展商業,進行天下物品的貿易,按時節調節貨物。建設驛館,使商人安心做生意,到齊國就像回家一樣。商場繁榮了,就可以從中收取稅收,用作軍資。這樣財政就夠用了。”(講的是商業和稅務)
齊桓公問:“財政支出足夠了,可是兵士不多,士氣不振,怎麼辦?”
管仲回答:“軍隊在於精銳,不在於多。強大在於內心,不在於力氣大。主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