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造塊後才能進入高爐鍊鋼。由於我國選礦技術落後,加上採用富礦能省下了不少中間環節和選礦成本,導致我們越來越依賴從海外進口大量鐵富礦石,結果造成我們這個鋼鐵產量世界第一大國,每年利潤卻被進口鐵礦石白白砍了一大塊。而最近鐵礦進口價格已開始飛漲,我們仍舊沒任何辦法阻止。”
/
章節目錄 第六百六十一章 鐵礦石談判
聽完遊四海的講述,楊星覺得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那照您的意思,儘管比起進口外國廉價易冶煉的鐵礦石來,大力發展立足於本國鐵礦的冶煉裝置是增加冶煉環節,屬於費力不討好的做法,但是為了不受制於人,我們應該堅持下去,你就對我有這麼大信心?”
遊四海這次接受楊星的邀請,實際上是肩負著一項特殊使命,那就是代表新上任負責國家工業生產的國務委員考察中星集團的實力。而他從中星集團身上無疑看到了中國製造業的未來。來之前他曾接受榮明友的建議,偷偷到中星集團幾大星城參觀了一番,並且對近幾屆中星世界大會上的多項產品都予以了認真關注。
說來好笑,他自認一輩都呆在國有大鋼廠裡,在鋼鐵行業也算是有聲望的人物,但經過比較之後他有些氣餒的得出結論,相比國內許多國字號機械製造商來說,中星集團的眼光和實力無疑要長遠得多,從每屆大會上各種產品的進步上就能看出他們對製造技術的jīng益求jīng和不懈創新,而讓國內鋼鐵廠擺脫對rì本鍊鋼技術希望,就寄託在中星身上。
人類進入大工業時代以來,負責提供動力的煤和石油,以及提供工業生產基礎原材料的鋼鐵和塑膠就成為衡量強國的主要標準。如果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那鋼鐵就是工業的骨架。二戰前預測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只要計算該國石油儲量和鋼鐵產量就能判斷得仈jiǔ不離十。即使進入資訊化時代後,矽片的重要xìng超過鋼鐵。但作為大國,年產多少鋼鐵依舊是重要的軍事和國力指標之一。
作為戰略xìng的資源。曾飽受外國鋼鐵軍火凌辱的新中國對它的渴望是外人難以理解的,建國後的“大鍊鋼鐵”運動讓幾乎所有上年紀的人還記憶猶新,歷任國家領導都追求的中國鋼鐵產量世界第一的位置終於在2000年實現,外界也把它視為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標誌。
而這幾年國內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速度加快,對鋼鐵的需求也就更加迫切,國內產量上千萬噸的大鋼廠如雨後chūn筍般冒出來,排名前列的寶鋼、首鋼甚至準備挑戰年產億噸的新目標。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廠遲早會在中國出現,這在國際鋼鐵業裡已是沒有懸念的共識。
但是鋼鐵大國並不意味著鋼鐵強國,在航空、汽車、包裝等高附加值的鋼鐵產品方面,國內一直和世界先進水平有差距,現在一窩蜂上馬的許多鋼廠還在追求大量生產廉價低檔的鋼材,而不是苦練內功。去研發更先進的高質量鋼材。
這一點楊星深有體會。他家裡有一把瑞士軍刀,是當初老爸八十年代還在華夏建設集團工作時,一次去běi ;jīng開會時帶回的紀念品。用了十幾年,其不鏽鋼刀身依舊光可鑑人,吹毛斷髮,而縱觀國內同樣的不鏽鋼刀具,在耐用xìng和鋼材處理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幾乎沒有。
從小見大。可見國內鋼廠千篇一律追求鋼產量的做法並沒有太多提升自己在鋼鐵冶煉和加工上的能力,倒是遊四海透過對中星的長期觀察,透過各類產品的外表看到了中星集團的製造實力本質。就像世界大會上星辰製造和星威資源等企業展出了各類機械裝備,也許沒有數碼產品那樣花樣繁多吸引眼球,外行人甚至看不太懂,但內行人士看了都深感震撼。
前兩天遊四海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曾近距離實地觀看了中星洋浦和博鰲港的建設現場和海南星城內的工廠生產線,大為驚歎。正在兩個港口清淤和海底作業的大型工程機械和工程船就讓遊四海驚喜不已,以往這些裝置幾乎都要依賴美德rì等工業大國進口。但現在這些機械上都醒目的印著“中星集團”的標誌。
星天動力那座幾乎完全自動化的汽車生產線更讓他感受到在數碼機床和工業機器人等領域,中星追趕國際最先進水平的決心。所以他殷切希望中星集團拿出自己的實力。生產出針對國內貧礦鐵礦石的冶煉時裝置,打破rì本人在鋼鐵冶煉上對國內企業的技術壟斷。不再完全依靠進口鐵礦石。
“是啊,我在鋼鐵行業幹了一輩,對這個行業有特殊感情,但對它的前景卻甚樂觀。現在國內建築、汽車等行業對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