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是“輝煌”的了,但這不是他的追求。雖然當時他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發展方向,但是他已經清楚,教學並不是他一輩子所追求的東西。後來透過在國家經貿委的一段時間的工作學習和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電子商務大會的經歷,馬雲才真正明白了,網際網路是他一生所鍾情的東西,所以他又義無反顧地離開了經貿委。

兩次的離開讓馬雲懂得,自己有興趣做的才是自己想做的,人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有激情。而他這個興趣就是:要做數不清的中小企業的解救者。同時,把阿里巴巴做成影響全世界經濟或者是亞洲經濟至少是中國經濟的一家公司。

在2005年的亞布力會議上,馬雲這樣說道:“有人說只有具備了許多條件才能成功。往往來說,一個人的成功是說不出來的,分析出來的人往往是在大學裡寫書的人,真正的實幹家往往邊說邊做。北方企業家說:我要做什麼,我能做什麼?而南方企業家說:我該怎麼做?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一個問題,就是任何一個企業家面對的問題很多很多,但無論如何,你一定要做你最想做的事情。”

另外,馬雲還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在一些不瞭解馬雲的人的眼中,馬雲始終是一個大話如牛的傢伙,用來形容他的詞語中充斥著“傲慢”“狂妄”“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等,為什麼這些人會這樣說馬雲呢?我們來聽聽馬雲的“狂妄之詞”:

“B2B模式最終將改變全球幾千萬商人的生意方式,從而改變全球幾十億人的生活!”

“2004年,我們要實現每天利潤100萬;2005年,我們要每天繳稅100萬。”

“現在,商人們開啟電腦,看到的介面是WINDOWS,將來,他們看到的會是阿里巴巴!他們需要的一切服務,阿里巴巴都將提供。阿里巴巴將是貿易的代名詞!”

……

這些話似一顆顆重磅炸彈在人們和媒體中間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使他們懷疑馬雲是一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傢伙。事實上,在工作和生活中,馬雲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能夠非常透徹地看清自己到底是哪塊料。

馬雲常常說他性格非常外向,活潑好動,是個閒不住的人,比較喜歡做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這點與他平靜的教師工作顯然不相符。所以在教師工作做得如魚得水的時候,他“不失時機”地去冒險。比如創辦海博翻譯社便是他涉足商海的“處女作”。

馬雲坦言:他具有很強的溝通和演說能力,從創辦網站到籌措資金再到企業推廣,這些能力都幫了他不少的忙。事實也的確如此,而且這還是他管理員工和叱吒商海的利器。馬雲每次告別時會堅持和每一個員工一一道別。對於每一個新來的員工,他都會主動與之談心。他的這種管理方式幫他締造了一個具有強凝聚力的團隊。

一位國內研究企業發展的學者說:“馬雲可能是應邀在國外的大學堂作演講最多的中國企業家。”如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講臺上,他口若懸河的演說和“張牙舞爪”的樣子,使很多企業毅然選擇了與阿里巴巴合作;如在哈佛的講臺上,他當著該校邀請的來自全球的250名優秀學生、750名政治界、經濟界的權威人士的面,與諾基亞總裁激烈辯論,最終贏得了臺下1000多名聽眾長時間的起立、鼓掌。更為神奇的是,在聽完演講之後,就有35名哈佛的MBA畢業生立即投身到阿里巴巴。就這樣,他既推廣了阿里巴巴的市場名譽度,又為自己招聘到了優秀的人才。

馬雲常常強調自己的技術水平是0段,管理水平是9段。說這句話除了他是非計算機專業出身之外,還有他對自己能力的自我認識。在創辦阿里巴巴後,馬雲為了彌補自身技術能力的缺陷,同時也為了增強管理實力,打造了一支超豪華的管理和技術陣容。如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和前世貿組織總幹事薩瑟蘭這些威震四方的人物都在此陣容之列。馬雲對現有的團隊很滿意,他曾如此坦誠地說道:“阿里巴巴的職員一半是技術人員,一半是服務人員,基本上在本行業都有2~3年的經驗。策劃人員比我有創意,市場人員比我懂市場,技術人員比我懂技術。我的最強項是考慮公司的戰略,怎麼去矽谷競爭,去全球競爭。”

txt小說上傳分享

勇敢地做一隻翱翔於天空的鷹

愛迪生曾經說過:“如果我們做出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我們毫無疑問地會使自己大吃一驚。”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只是有的人的潛能已經甦醒了,有的人的潛能卻還在沉睡。任何成功者都不會是天生的,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