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誇張地講,他平均一分鐘是32個手勢和表情,我算了一下。所以說,在他的32種表情和手勢中,把他的承諾變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送給了那些不滿現狀的德國民眾的眼前,使得這些對前途、對未來充滿了迷茫、苦悶和彷徨的德國民眾,憧憬著明天,憧憬著未來,而不管這幅圖畫是否真的實現。小資產階級有這麼一個特點。當他不滿現狀,並且要改變現狀的時候,他不惜毀滅自己,小資產階級他有這麼一個特點。正是由於這個特點,德國民眾選擇了希特勒。1930年9月14日,希特勒的納粹黨再次參加大選,獲得了六百四十萬九千六百張選票,佔有了107個議席,成為國會中的第二大政黨。1932年4月10號,在德國總統的選舉中,希特勒儘管輸給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英雄興登堡,但是由於在1930年大選後調整政策,爭取了大壟斷資產階級的支援。所以,他獲得了一千三百四十一萬八千五百四十七張選票,在議會中獲得了230個議席,一舉成為議會的第一大政黨。1933年1月30號,這個日子是二十世紀最沉痛的日子,希特勒成功地利用德國各政治力量的矛盾,登上德國總理的寶座。
用當時德國共產黨的話講,誰選擇了希特勒,誰就選擇了戰爭,可是為什麼德國人仍然選擇了希特勒呢?德國共產黨說誰選擇了希特勒,誰選擇了戰爭,這個口號很快當時就淹沒在德國民眾對希特勒擁護的四句話上。1933年1月30號,整個柏林幾乎萬人空巷,喊著四句話:一個元首;一個政黨;一個民族;投一個人的票——阿道夫。希特勒。所以德國共產黨說誰選擇了希特勒誰,就選擇了戰爭,很快就淹沒在這四句話當中,變得多麼的蒼白而無力了。戰後,許多人甚至包括當年高喊那四句口號的德國人都在思考,究竟是歷史選擇了希特勒,還是希特勒改變了歷史呢?沒有人能夠給予清澈而準確的回答,沒有人。
1934年8月2號,當興登堡總統去世後,希特勒立即將總統與總理的職務集於一身,掌握了德國黨政軍大權,德國曆史最黑暗的時代——第三帝國開始了。
(下)
內容簡介:希特勒(1889…1945),納粹德國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和最大戰犯。
他是人類最大的戰爭魔王,曾將億萬人捲進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卻最終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他曾想獨霸世界,塗炭生靈,卻最終自掘墳墓,慘敗收場;他生前耀武揚威,顯赫一時,卻最終畏罪自殺,逃脫正義的審判。
這就是希特勒——一個將人類帶進戰爭深淵的惡魔,一個充滿擴張與集權理念的獨裁者,一個具有變態人格與復仇情結的政治狂人。
希特勒上臺之後,開始瘋狂的擴軍備戰,他利用納粹擴張與集權的理念,撕毀《凡爾賽和約》對德國軍力的限制,魔術般地打造了一支現代化的龐大軍隊;又透過詭詐的權術,利用西方國家的綏靖政策,巧妙地在英國、法國、蘇聯之間周旋,使他的敵人都認為希特勒最有可能成為自己的朋友。當他把一切後顧之憂解除之後,1939年9月,希特勒發動了導致有61個國家、20億人參戰,5700萬人死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把整個歐洲、整個世界推進了血泊,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災難和痛苦。那麼,希特勒為什麼被稱為戰爭的魔王?他的滔天罪行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初期,利用坦克、飛機等現代化兵器和以快速進攻理念指導的閃擊戰術,希特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到1942年9月,德國佔有了北起挪威,南到北非,西自大西洋,東至伏爾加河的廣大地區。這不僅使希特勒的野心更加膨脹,也使善良的人們認為這個不可一世的獨裁者真的有呼風喚雨的軍事指揮才能。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希特勒的戰略戰術究竟表現怎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大會戰。蘇聯軍隊和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在與納粹德國戰略相持一年多以後,以100萬兵力向德軍發起反攻,歷時180天,殲滅德軍150萬人,粉碎和制止了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戰略攻勢,奪取了戰略主動權,有力地影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程序,使它朝著有利於反法西斯同盟國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轉折。隨後,隨著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此時,面臨東西兩線夾擊的納粹德國已成強弩之末。希特勒這個法西斯頭子的末日終於臨頭了。
(全文)
上一次,我向大家介紹了希特勒的出生、青少年的經歷和後來他掌握德國政權的歷史過程。今天,我向諸位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