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3部分

此時圍觀的眾人也連忙送上禮物,有家住的近的已經喚人回去取了。

劉箐趕緊帶著老僕挨個辭謝,不敢敞開大門讓人送,顧清音見狀就很識趣的先告辭了,劉箐親自送到大門外回來,家裡已經下不去腳了,還有商人聞訊而來,帶著重禮,道願“護送”劉箐去開元城,這一路上吃的喝的,護衛車馬,他全都包了!

劉箐好不容易把人都給“請”走了,幾乎脫去一層皮。

老僕發愁道:“公子,你今天下午就走吧,再拖下去,明天上門的人就更多了。”

是這個道理。

劉箐不敢再在家裡待了,誰都沒說,帶著劉家自己的護衛靜悄悄的走了,他走的時候聽說羊峰和年惜金還被堵在家裡動彈不得呢。

這般“聲勢浩大”的回去,他們的一舉一動就在天下人的眼皮底下……

劉箐的心裡越來越沉重了。他們深受王恩,回到家鄉後,如果大王的王令與開元城的立場相違背,他不遵王令是為不忠,遵從王令,又等同於背叛家族。

可一旦他為了家族抗擊王令,劉家就會被天下人指責,那時,劉家還有臉面繼續留在開元城嗎?

劉箐想起以前的樊城,如今的鳳城,不由得背脊一寒。那時他覺得顧氏膽大妄為,該有此劫。但開元城卻也並不是劉氏的城啊……

冬末春初,土地仍在沉睡,百姓們卻已經開始春耕了。

姜姬坐在車上,姜旦與姜武都騎著馬護衛在車旁,三人扮做世家子弟,帶著數百護衛,沿著樂城二環外這一圈繞著。

她想給姜旦看一看百姓們平時是怎麼生活的,不說感同身受,至少有這個印象:百姓們春天做什麼,夏天做什麼,秋天做什麼,冬天做什麼。不要以為百姓也跟他一樣,下雨的時候在屋裡讀書,天晴的時候出來踢球。

寒風刺骨,姜旦騎在馬上不一會兒,臉就吹僵了,他凍得瑟瑟發抖,卻不敢要求坐到車裡去——因為就一架車,姐姐在裡面,他要進去就要跟姐姐一起坐了。

從行宮出來走了很長時間,眼前只有荒蕪的硬土,偶爾能看到幾排低矮的草棚,歪歪扭扭的,幾乎都沒有門。

看到草棚子,她覺得很懷念,她剛來的時候就住在這樣的房子裡,現在看起來,這種棚子是不能住人的。可在她的印象裡,那個“家”是很溫暖的。雖然四面漏風,屋頂能看到天空,一下雨,屋裡就坑坑窪窪的積水。牆角藏著的破陶罐裡放的是穀米,生蟲、發黴,混著土和砂子,還總是裝不滿。

硬土地上散落著零星幾個百姓,他們彎腰弓背,在地裡忙活著。

姜旦一路走來看到很多人都低著頭在地裡找東西,不由得也低頭看腳下,可除了枯草石子,就沒什麼了,問:“他們在幹什麼?”

姜姬:“在翻地,現在就該下種子了吧?”她也是個種地的外行。

百姓們大多都沒有工具,家中有鋤頭的已經算是小有盈餘的家庭了。不過人的智慧是無窮的,鐵鋤頭太貴,石器卻不貴,找石匠磨個石刀、石斧就行。

雖然她從各地買來許多生鐵石,打鐵的工匠能在市場裡佔有一整條街,但能買得起農具的家庭依舊很少。

她製造了一個很大的市場,高效的貨物流通,但現在利用這個市場的只有商人與世家二道販子,普通平民百姓還沒辦法從現在的市場裡得到太多好處。

受她“管束”的流民有種種好處,不願為奴的百姓卻越過越苦,這樣下去,有朝一日他們就會被逼得不得不為奴。

但她雖然現在擁有整個魯國最多的奴隸,卻是最不願意看到一幕的人。

她都慶幸過這個世界已經褪去了根深蒂固的奴隸習性,哪怕是普通百姓,也願意自立門戶,而不是以為奴為榮。

這應該算是世家帶來的好處,世家讓百姓們看到建立自己的家族並看它長長久久的流傳下去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它讓百姓們都做夢,夢想有一天,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家族,流芳百世。哪怕自己不行,也會寄望於子孫。

姜武看到姜姬的面色重新變得凝重,目光又投向不知名的遠方,他就不再說話,只是靜靜的陪著她走。

姜姬回過神就發現只剩下姜武了,姜旦……他下了馬,跑到百姓中間去了。

“他去幹嘛?”她是絕不會認為姜旦是聖父心發作跑去幫人家種地了。

姜武:“他說這麼多人在挖地,地裡一定有好東西。”

“……”大王是這種智商的人,一定不能被別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