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如果想要讓“喜歡”更長久一點,就像對了塊灑滿糖的白米糕,他更應該剋制。
黃松年上的第二堂課就是皇帝。父親教他用更理性的態度去看待皇帝。
他不偉大,也不神秘。
他是社會制度的頂點也是基石。他是他們賴以為生的源泉。
世上所有的家族都依賴皇帝而生。
世家不能沒有皇帝,因為世家與皇帝共同構成了一個制度。
他的父親用遊戲讓他明白,世家與皇帝就像是一個遊戲的兩個組成部分,他們就是規則,他們組成規則,然後照這個規則來玩遊戲。
世家有很多個,皇帝只有一個。所以每一個世家都不是不可缺少的,皇帝卻是不能缺少的。
這個世上可以沒有黃家,卻不能沒有皇帝。
但世家可以萬萬年,皇帝卻不能活萬萬年。所以皇帝這個位置,同樣是由一個接一個的人去承擔。
每一個“皇帝”,都只是坐這個位子上的人而已。
所以黃松年對瑤光帝並沒有太大的期望。他在進宮前就“認識”了他。瑤光帝不會記得世家中的每一個子弟,但黃松年做為黃家需要送進宮的青年才俊,他卻必須要了解皇帝。
從瑤光帝還是一個小公子的時候,他的每一樁事都會被世家津津樂道。他的出生、成長,每一件事,身邊的每個人,世家都會知道。他們會從這些事上去了解瑤光帝。
但不管黃松年在家裡聽了多少皇帝的事,真的見到瑤光帝時,他才體會到為什麼父親稱皇帝為“兇獸”。
這就是一頭野獸啊。
他肆意妄為!
沒有人能阻止他,也沒有人給管束他。
公卿世家們的規勸根本就沒有用。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他見到家中往來的叔伯長輩們在皇帝不知明的怒火中被拖下去,其他人只能跪下求皇帝不要生氣,卻沒有一個人能把人攔下來。
而他能體會到皇帝愉快享受的心情。
有時他甚至是故意的。
皇帝就像一隻老虎,他在玩弄這片山林中的獵物。不是為了裹腹,只是為了遊戲。
瑤光帝當時不知因為什麼,非常不喜和黃松年一起進宮的一個青年,每日只要這個青年出現御前,必定會被斥責。
後來不出半個月,這個青年就回家了。黃松年後來才慢慢察覺,沒有原因,皇帝只是好玩而已。他就是這麼對底下公卿大臣的。所以他只是從這群父輩舉薦上來的青年中隨意挑了一個,當遊戲一樣的拿他撒氣取樂。
可這個青年是不會這麼想的,他絞盡腦汁都想不出皇帝為什麼不喜他。從進宮時的意氣風發,到出宮時的失魂落魄。
他回家後半年就因憂鬱而死。
死前仍難以釋懷。
他最後甚至懷疑是黃松年等人對皇帝說了他的壞話,至死都恨著那個不知名的“敵人”。
黃松年明白皇帝是一個“兇獸”了。無限的權力讓人身上的獸性超越了人性。
瑤光帝甚至已經算是相當剋制了!
他沒有真的放縱自己!終其一生,他或許碌碌無為,或許沒有太大的成就,但就一個皇帝來說,他也不算是太壞。
想想看,瑤光帝這一輩子可能就做了一件事,就是非要寵愛一個婢女。
這難道能算大錯嗎?
黃松年回憶起從前時,不管怎麼想,都覺得瑤光帝算得上是一個好皇帝了。沒有興兵,沒有狂徵暴斂,國中也沒有大災大難。最後幾年還知道把公主們嫁出去,拉攏各方勢力,這不是很好嗎?
他還留下了一個兒子!
跟瑤光帝相比,先帝真的就萬萬不如了!
首先,短命早死,這是他最大的錯!
其次,跟朝陽公主有私情;
最後,就算有私情,怎麼能只留下一個兒子!明知太子有恙,就該再生幾個啊!!
最後只留下一個傻兒子,搞得他和徐炤不得不瞞了十幾年!
還沒瞞住!
黃松年是真想熬到閉眼之後,這天下,這大梁有什麼禍事都行,他都不用管了!這不是有徐炤嗎?
結果……
黃松年慢慢嘆出一口氣。
侍人走出來笑眯眯地說:“黃公,請進吧。公主在等著您了。”
黃松年道一聲有勞,慢吞吞的跟在侍人身後進去了。
廣御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