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讓人把小十四送回長華殿之後,裴清殊讓抬轎子的小太監加快速度,準時趕回了紫宸殿。

要是擱在以前做皇子的時候,為了不遲到,裴清殊可能會自己下來快走幾步。不過現在就不行了,自打當上太子之後,裴清殊就很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力求維持一國之君應有的莊重和體面。

紫宸殿是裴清殊接見朝臣的地方,隸屬於乾元殿,不過空間較為獨立,隔音也非常好,不用擔心隔牆有耳之類的問題。

今天裴清殊議事的重點,還是稅制改革的事情。

不過今日來的不止是內閣的人,戶部尚書龍啟章、侍郎賈昂,還有裴清殊的心腹公孫明也都來了。

公孫明是欽天監監正,按說他的職務和稅制改革的事情一點關係都沒有。

但公孫明是裴清殊的伴讀,更是幫助他登上帝位最重要的謀士之一。所以他出現在這裡,也沒人敢說一個不字。

和舉行內閣會議時一樣,今天還是魏青松第一個發表意見:“得了皇上的吩咐之後,這幾日我們在過去的一些奏章之中,挑選了一些和稅務有關的摺子整理了一下。許多地方官員,都曾反映過稅難收的問題。”

魏青松說著,身體轉向宋池,讓大家看到宋池身前的幾摞奏摺。

“這些是哭窮,向申請朝廷減稅免稅的。這些是聲稱地方財政支出太大,實在拿不出錢上繳朝廷的……這些是以本地士紳太多為藉口,繳納稅額不足的……總之,地方申請減免賦稅的理由花樣百出。”

魏青松越說,面色就越凝重:“而這些摺子,太上皇大多都批准了。”

雖說魏青松才當上內閣首輔不久,但他之前是次輔,在內閣做了很多年,這些事情他自然再清楚不過。

只是以前他頭頂上壓著一個和太上皇政見基本一致的嶽安,魏青松說什麼都沒用。

其實對於太上皇和嶽安這種凡事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都不願意得罪的態度,魏青松早就看不過眼了。

裴清殊聽了也覺得……太上皇的心,也真是太大了!稅收這麼大的事情,也是說妥協就能妥協的麼?

不過客觀來說,這倒也不能全怪太上皇一個人。因為在太上皇登基之前的幾十年裡,大齊都沒怎麼爆發過戰爭,財政支出並不算大,國庫一直都是能順利地支撐起朝廷每一年的開銷的。

因此,在太上皇之前的那些皇帝,也沒有怎麼嚴查過稅收這一塊的問題。甚至從傳統觀念來看,國家收稅應當越少越好,這樣可以“藏富於民”,也可以讓老百姓惦念著皇帝的好。

如果裴清殊不是從後世而來之人,知道大齊再過十幾年就有可能會滅亡的話,可能他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這麼著急地去做什麼改革了吧。

說白了,他們這些皇帝也都只是平凡人,只不過運氣好,有一個打得下江山的老祖宗罷了。

第11章

裴清殊現在發現,要想當一個有錢的皇帝,就不能怕得罪人。

像太上皇那樣,既怕得罪官員,又怕得罪士紳,還怕得罪老百姓,然後對稅收這種原則性問題輕輕放過,其實只能讓天下臣民高興一時。

一旦國家遇到什麼問題,需要提升賦稅了,太上皇就會像前年那樣捱罵。這和鬥米恩,升米仇的道理是類似的。

而且這種不嚴查賦稅的做法,不僅僅沒有“藏富於民”,恰恰相反,還給了貪官汙吏許多可乘之機。

說白了,是“藏富於貪”還差不多。

老百姓可並沒有因為朝廷收稅不嚴格,便就此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短暫的思索過後,裴清殊開口說道:“即日起,這類的摺子內閣一定要嚴查。若是地方確實爆發了天災,可以酌情減免賦稅。但只是單純哭窮的,一律不準。”

內閣的幾名大臣紛紛點頭記下。

“除此之外,朕認為地方先扣下後一年的財政預算,再將剩餘的稅收上繳朝廷,這種制度是不大合理的。朕想以前地方哭窮的時候,父皇無奈批准,也有這其中的原因。銀子都扣在地方的手裡了,父皇就是不想答應又能如何呢?依朕看,還是應該讓地方把每年的稅收直接上繳朝廷,然後再由戶部根據各地的財政預算情況撥下銀兩。朕認為這並不是多此一舉,反而能讓朝廷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你們以為呢?”

裴清殊做皇子的時候,曾經在戶部做過大半年。戶部尚書龍啟章自認對裴清殊是有一定了解的。

當時裴清殊在戶部負責的是戶籍司,去了戶部之後不久,裴清殊就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