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5部分

的細查之下,不由大吃一驚,當年的南越武帝后裔!

趙佗掌權以後,內部反對的力量不小,其中自然有任囂的嫡系,保著任家的後裔,在南越內部自成體系。

武皇帝統領南越的幾十年間,不僅要和原本的土著部落作鬥爭,還要和南征軍內部的反對勢力爭權奪利,更要應付來自中原的侵襲。

幾派人鬥得不亦樂乎,甚至在趙佗的孫子趙興被手下殺死,重孫趙嬰齊被大漢滅掉,其他派別都無動於衷。

誰知漢庭並沒有秦朝那麼短命,後續的帝王不遺餘力,源源不斷增兵南越,反而對幾派窮追猛打,他們才幡然悔悟。

可惜,此前還有趙家的人頂在前面,趙嬰齊死後各方還在鬥個不亦樂乎,直到漢軍的勢力遍及諸部,還延升到了日南,他們才不得不退到邊緣地帶苟且延續自家的血脈。

東漢的衰落,不僅在中原大地都隨時有人反叛,民不聊生,派駐到這裡的官員一個個大肆搜刮,讓大家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

要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這話眾人沒聽說過,道理卻都明白。

終於,袁術的到任讓老百姓的忍耐力達到了頂點,幾方悄然在背後使力,就是想測試下漢庭的態度和實力。

漢靈帝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對待國土的完整,和任何帝王都是一樣的心思。

雒陽幾家角力的情況下,加之劉宏老是想著宗師裡不服管教的趙雲,鎮南將軍以及南征大軍應運而生。

所謂山高皇帝遠,就算是中原地區都時有叛亂出現,更何況是在這麼偏遠的南越。

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以交趾太守為首的中央官員與當地土著人爆發衝突。

交趾女子徵側因其夫為太守蘇定所殺,憤而起兵反抗,其妹徵貳也號召回應。

姐妹兩人所帶的叛軍得到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的支援,因此擊敗漢朝駐軍,攻陷嶺南六十五座城池。

徵側自立為王,號稱徵王。

光武帝便下令南方各郡製造舟、車,修築道路,儲備軍糧,準備日後進兵平反叛亂。

建武十八年四月,光武帝拜馬援為伏波將軍,當時馬援已五十多歲。

他統領漢軍八千,合交趾兵共兩萬軍隊,以及兩千艘車船,採水陸並進方式,南攻交趾。

馬援大軍沿水路而進,深入交趾腹地,依山開道千餘里,直搗二徵巢穴,二徵落荒而逃,後來還是被馬援軍擒獲。

建武十九年五月,二徵被斬首,叛亂弭平。壓是壓下去了,損失卻比較慘重漢朝在這裡的官吏全部被殺掉,到現在不少地區仍然陷入癱瘓狀態。

交趾、榆林乃至南邊的合浦,官員時至今日形同虛設。實質上,大漢對交州的統治,象徵性地派駐了官員,只是盡力安撫各方矛盾,不造反就是萬幸。

漢順帝永和二年,日南當地有個叫區連的土著人忍受不了州府的壓榨,果斷起兵,幹掉象林縣令,劃地為王。

漢順帝意欲發動四州人馬前去鎮壓,被大臣們勸止。雖然區連只是佔領了不足一個郡的地盤,但此人可是開闢了後世越南一帶從天朝成功獨立出去的先河。

因此,區家儘管在中原名不經傳,四十多年過去,這個家族人丁繁茂,成為南越土著裡舉足輕重的大家族。

另一個家族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是士燮。

他的祖先原來是魯國人,後來因為逃避新朝末年戰亂而來到南方。

到了第六代也就是士燮父親這一代的時候,原本難民的身份發達起來了,其父親士賜曾在漢桓帝年間擔任過日南郡太守。

士燮本人出生在交州的治所所在地蒼梧郡廣信,取字威彥。

漢朝時候廣府的概念最初源於廣信,繼承秦朝的漢代粵語也是在此地醞釀開來的。

士燮的表字可以算作表字中的矛盾式,也就是名和表字的意思正好相反,燮字意為調理、調和,與他日後妥善調和其家族與所屬政權間的關係相吻合。

年輕的時候士燮就遠赴京師學習,並拜潁川人劉陶為師學習左氏春秋,因為學業有成被舉為孝廉,補尚書郎的職位,後因公事免官。

就在趙雲南征之前,諫議大夫劉陶因宦官當權亂政的問題,向靈帝進諫而被誣陷下獄,所謂公事只不過是藉口而已。

反正士燮在洛陽是呆不下去了,只得回交州。

誰知他父親士賜去世,目前在守孝期間,但士家因其父和他本人在雒陽的經歷,成為南越的新興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