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稍微大一點的花船。
洭浦關坐落在溱水之上,溱水和湞水相匯於湞陽,在這裡和洭水彙集。
浩蕩的溱水把巍峨的山嶺切成兩半,江水舒緩,兩邊的河岸坡度不是很大,只要從這裡經過的船隻,必然會遭到暴風驟雨般的打擊,整支船隊覆滅都不是多困難的事情。
更有停留在水邊的大船,南越部卒們換班巡視,不讓一艘船從此經過。
十多條碗口粗的鐵鏈,連線了兩旁的關隘,上面鋪上木板,做成堅實的吊橋。
相傳,吊橋是趙佗進軍南越以後,眼看中原紛亂,妄圖閉關自立,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才把鐵鏈給打造出來,加固關隘,猶如天塹。
不然,就只能從兩邊繞道過來,每一邊自然也有關隘,嶺南人肯定取了名字,不過漢軍不是很清楚。
袁紹從右邊的關口透過,他給取了個貼切的名字,叫報春埡,意即春天從南方越過這邊,進入荊州大地。
曹操儘管不是學富五車,也是飽學之士。更因為是名人,後世留下了不少詩句。他從左邊經過,竟然取了個很俗氣的名字,叫**口。
當時,趙雲聽到這破名字,差點兒一口茶噴了出去,後來才知道是夏侯惇那丫看到兩邊的山都像***隨口叫了這樣一個名字。
或許是由於私心,原本軌跡中,鞠義是袁紹的部將,趙雲自然不會派他和那哥們一線,讓高順帶著陷陣營,鞠義自然是從左邊為曹操打下來的**口。
兩人任務完成,很心疼,還是各折損了幾個士卒,按規定回到大營修整。
在南越逐部,一般都是一人負責制,部落是這樣,在軍事指揮上也是這樣。
唯有一個地方有例外,那就是洭浦關,兩邊的營寨各有一人負責,沒有正副之分,代表著兩邊部族的勢力。
在趙雲看來,嶺南處處都有趙佗他老人家的傳說,譬如這兩個部落的名字,一個叫歇馬部落,另一個則是駐馬部落,好像都有秦軍打下這裡以後停駐的意思。
南越人有南越人的思維模式,在他們看來,袁術一個空降的太守,大家給你面子,你當你的太守就是了,中原王朝隔三差五也要派人過來。
誰讓你蹬鼻子上臉,真還把蒼梧郡當做你自己的封地?揍你丫的生活不能自理,砍斷雙腳,已經很給袁家面子了。
既然你們漢人想要真正統治這塊地方,那咱南越人也不能認慫,小秀一把肌肉,直接攻打到湞陽,讓漢人皇帝看看我們的厲害。
自然,裡面有嶺南諸部在裡面推波逐浪,其他郡的太守也冷眼旁觀。
分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當太守,肯定是沒有多硬的後臺才近似於流放的方式到任,他們不敢去針對汝南袁家,不幫你也沒人說啥,畢竟我們自己境內天天都有造反呢。
對於啥四世三公,南越人沒有概念,那是什麼玩意兒。
誰知卻捅了馬蜂窩,嫡長子被人砍斷了雙腳要沒表示,今後難免會有人針對袁家,反正你們也不會有反應。
這下和劉宏的想法不謀而合,北疆的勝利,讓他覺得大漢的軍隊戰無不勝,小小南越也特麼敢得瑟,勞資派人******。
本來,他肯定不願意讓趙雲領軍,一個真定公已經讓靈帝頭疼不已,形勢逼人不得不封。要是他兒子再牛逼下,軍隊裡就知道趙家而不知道天子。
然而,宗師強者的破壞力讓劉宏像送瘟神一樣,趕走趙雲。至於他父親趙孟,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啥劣跡,也就是說,是個講理的人。
你看看趙雲到了雒陽都做了些啥事?沒到城門,做一首詩吊打太學俊彥。到了鴻都門學,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在士子心中,門學比太學強,曾經的不屑一顧換成門庭若市。
一所自己創辦的學校聲名鵲起,按說靈帝應該高興。後面你帶人把佛門給滅了,連隱門的面子都不給,那就患了劉宏的大忌。
他怕啊,如果有武者來殺自己,有老祖宗留下的隱門。
但是連隱門都顧忌的人,靈帝只是一介血肉之軀,當上皇帝后更是貪生怕死,在他的示意下,把趙雲給弄到南征軍來。
作為兩部的先鋒,曹操和袁紹沒想那麼多,他們認為是自己等人建功立業的機會。
別看荊州各郡陽奉陰違,送到大帥那邊的兵卒,全是新兵。
要是南征軍隊出現了轉機,能以碾壓之勢面對南越部落,想摘桃子的人不要太多。
而且他們是地頭蛇,人家派兵來支援你難不成還讓人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