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黃大帥乃是武曲星下凡,一身罡氣正是那邪魔歪道的剋星。只聽那黃大帥口中唸唸有詞,把食指在口中咬出一粒血,一睜神目衝著那老奴叫了聲‘破!’,便把那老奴的畢生邪功毀去了大半。”
那先生跟著又重重地拍了一下驚尺,語氣更一下子變得急促起來:“那老奴何曾吃過這種大虧,氣得幾乎把滿嘴鋼牙咬碎,老奴將腦袋往下一低,四肢著地後先是發出一聲怪叫,接著又把腦後和鼻孔裡的四條辮子甩得呼呼作響,猶如一個團團飛舞地火輪……”
說書先生搖頭晃腦地把努爾哈赤的四條辮子大力形容了一番,然後把手狠狠地凌空一個平揮:“老奴連連發出野豬也似的吼叫聲,把滿身的邪功都聚集到了胸前,手足並用向著黃大帥撲了過來,怪叫聲中老奴一張血盆大口,伸頭就向黃大帥小腿上咬將了過去……”
“黃大帥看得真切,一閃身躲開了老奴這一撲,一轉身就‘嗆琅琅’拔出寶劍!列位看官切莫看低了這劍,黃大帥的寶劍乃是上古神兵,有分教——”說書先生正口若懸河地說得高興,卻感到背後有人在他肩膀上輕輕拍了一下。
“師父……”原來是先生的家裡有急事,他地學徒上來附在他耳邊說了一番,聽得那先生臉上也露出了焦急之色。
“徒兒,為師且先回家去看看,你先替我頂上一會兒。”那說書先生說走就走,轉眼間就把行頭收拾停當,不過他剛下走下書檯就又想起一件要緊事來,連忙又轉身跑了回來。
他的徒弟已經端坐在了說書桌後,手裡也抓起了驚尺,老先生快步走到徒弟身邊,小聲對他囑咐道:“徒兒,兩個時辰內為師定然回來,這期間你萬萬不可給我把老奴說死了。”
“徒兒明白,師父放心。”
……
大明以力驅逐蒙元、恢復中華,開國之初朱元璋為了給予讀書人一種榮譽,也是為了磨礪士子的任事之氣,允許獲得秀才和秀才以上的功名的讀書人佩劍遊學。當時地讀書人但凡考上秀才後,也都在腰間懸劍,以文武全才自勉。
但到天啟年間時國家承平日久,中原已經有二百多年沒有經受過戰亂,此時的大明秀才雖然還享有佩劍遊學地特權,但他們早已沒有了這個習慣。此時的大明士子不但用摺扇替代了寶劍,還有不少人出門前喜用胭脂水粉打扮一番,頭巾長衫也都好用香薰過。
直到這次黃石躍馬遼陽的訊息傳來……
這訊息就如同野火一樣傳播過神州大地,從京師到揚州,訊息所過之處,士子們紛紛為黃石召開詩會,他們盡掃往日的婉約氣氛,滿園只聞金戈鐵馬之音。一眼望去,眾人竟皆是長劍隨身。
縱酒狂歌之餘,士子們齊聲頌揚這震今鑠古的千古傳奇:“關二爺肯定是不行了,估計也就是嶽王還能和咱們大明的黃大帥比比。”
“嗯,嶽王確實是威風,不過……不過,嶽王他老人家也不能自個一個人去趟黃龍府,砍了金主的腦袋再回來吧?”
()
《竊明》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三十九節 帝心
這些年有不少秀才、舉子為黃石寫過詞賦,但從來沒有像今年這麼多,有些歌女們就從中挑了幾首為它們配上了曲,在坊間開始傳唱,頗受歡迎。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能擋百萬兵。”
酒肆裡一個秀才模樣的人發出了一聲長長的讚歎,雖然聽了很多的詩詞,但這個秀才覺得還是隻有王維的這句詩才能道盡黃石的豪邁氣魄。這個秀才最近也在腰間佩戴了一把長劍,他不時把佩劍拔出鞘看看,然後又插了回去繼續喝酒,過一會兒再把劍拔出來瞧瞧,如此反覆不已。
每次提到黃石的傳奇時,這些聚集起來計程車子、尤其是那些年輕的讀書人們,個個都要喝最烈、最辣的酒,他們說只有如此才能配得上黃石孤膽闖遼陽的氣概。
“都說人生得意莫過於金榜題名,但以在下之見,便是中了狀元,恐怕也比不上黃大帥今日的風光啊。”
坐在酒樓上,聽著為黃石譜寫的新曲、喝著慶祝黃石偉績的烈酒、看看遍佈京師的藝人、想想這激動人心的故事天下傳唱時的盛景,一個書生終於發出如是的感慨聲。
“不錯,若能像黃大帥這樣為國家建功立業,足慰平生。”另一個年輕士子顯然是黃石的崇拜者,他猛地把長劍抽了出來,重重地放到了桌面上,左手扶穩劍柄,右手則在劍身上有節奏地彈著,讓長劍發出聲聲龍吟。書生先引亢高歌了一曲,然後慷慨激昂地對周圍的人說道:“諸位兄臺有所不知,在下與黃大帥曾有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