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石油,因此德國必須要在戰爭爆發前至少儲備2000萬噸原油——可以至少維持2年戰爭的消耗。
如此之大的戰略石油儲備規模,不僅需要大量的儲備設施,而且也不可能在戰爭爆發前的幾年內儲備完成——等到元首上臺,英美法蘇都會提高警惕,當然不會敞開了賣石油給德國了!因此,儲備石油只能從20年代開始,而且要細水長流,每年儲備個一二百萬噸,等到二戰開始前也就準備得差不多了。
除了儲備石油,煤變油的研究和投資也已經秘密提出來了。赫斯曼希望在1939年前,德國能夠形成年產500萬噸的合成燃油能力。這當然也涉及到了鉅額的投資——不僅要投資合成燃料工廠,而且還需要投資煤礦。在必要的時候,甚至要去奧地利和捷克投資煤礦。
另外,有色金屬的儲備工作也要從20年代開始。和石油一樣,有色金屬資源也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短板。幾乎所有的有色金屬德國統統缺乏,而沒有這些有色金屬,德國的軍事工業在戰時就要遇到大麻煩。
而儲備有色金屬還不僅是花錢購買的問題,有時候還需要到國外去找礦。在赫斯曼的記憶中,奧地利有歐洲最大的鎢礦,捷克有比較豐富的錳、石墨和鈾礦——捷克的鈾礦早就被發現並且開採了,不過不是用來製造核武器,而是當成瓷器的著色劑使用。赫斯曼準備找個機會收購那裡的鈾礦,然後將每年生產出來的鈾礦石都儲備起來。另外,比屬剛果也擁有豐富的鈾礦資源,據赫斯曼所知,那裡的瀝青鈾礦在1921年起就被人開採利用了。比屬剛果的鈾礦,也是必須要想辦法弄到手的……
等到奧托。哈恩和麗澤。邁特納發現了核裂變現象,這些東西可就有大用了。
所以,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