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0部分

李煜看到潤州已破,開始自救,一邊急召朱令贇回援,一邊組織百姓為兵,沒有盔甲,只好穿紙甲,沒有兵器,只好以農具為兵。然後派高高人大道士周惟簡與徐鉉同使京師,請求宋朝退兵。徐鉉臨行前李煜對徐鉉說道:“汝既行,我當中止上江援兵,勿令東下。”

徐鉉答道:“臣此行,未必能排難解紛,城中所持者還是援兵,奈何中止。”

李煜說道:“方求好而復召兵,自相矛盾,於汝豈不危乎?”

“要以社謖為計,置臣於度外。”

李煜泣下,即拜左僕射參知左右內史事。實際李煜為人不惡,比宋九想像的要好,甚至比趙佶還要好,就是不會用人,又不理國政,由是誤國。徐鉉二人先拜見曹彬,曹彬很客氣地將他們送出軍營。二人馬不停蹄,幾乎只用了不到十天時間,就來到東京城下。

大臣們聽到這個才子來了,一個個很緊張,此人太能說會道了,而且才華橫溢,除非象上次趙匡胤那種無賴做法,否則真講道理一個也講不過他。許多大臣就對趙匡胤說,陛下不能太大意,應當有所準備才能接待。趙匡胤哈哈大樂道:“只管將他叫上來,其他的你們不管。”

徐鉉見到趙匡胤劈開第一句便是響亮的聲音:“陛下,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

不能因為李煜不參加什麼燒柴祭,就要派大軍來滅國,這個理由太勉強。

群臣鴉雀無聲,有人害怕趙匡胤一怒之下舉起玉斧往徐鉉嘴巴上抽。(未完待續。。)

第三百十四章 才子(下)

但趙匡胤沒有動怒,而是讓他走近說話,徐鉉再出驚人之語:“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過失,為何見伐?”

於是滿肚子委屈一一倒出,說了幾百句。從古到今,旁徵博引,言語哀切,其言悲咽,若不是怕趙匡胤會動怒,有的文臣都開始聽得搖頭晃腦了,這才是第一流的文士!

趙匡胤一直沒有辨駁,而是讓他說完,也沒有多辨,這時徐鉉準備赴死了,怕個球,真辨起來趙匡胤也辨不贏的,因此輕描淡寫地問了一句:“你說一說,父子能分開嗎?”

一句話就讓徐鉉語塞。

高人周惟簡見勢不妙,將李煜親筆寫的書信遞給趙匡胤。李煜文采更是勿用置疑,寫得不錯,趙匡胤也看完了,但說了一句讓兩個差一點鬱悶至死的話:“你們國主所說的,我看不懂。”

不與你談古論今,咱是大兵,有大兵的辦法。

李煜無輒了,朱令贇無輒了,他只好出兵。國家都快完了,也不顧什麼後路不後路,盡出湖口兵將,對外號稱十五萬,縛木為筏,長百餘丈,戰艦大者高十重(十層戰樓),能納一千名兵士,順流而下,目標很簡單,焚燒採石浮樑。王明在舒州皖江獨樹口屯兵,探得這個訊息,讓兒子親自騎馬赴京入奏,請求再造三百戰艦,增援兵,以迎朱令贇。

趙匡胤道:“此非應急之策,朱令贇一旦兵起,順風順風。朝夕便可到達採石,一旦燒掉浮樑。糧草無法供應,三軍必亂。我軍不得不撤回江北,金陵之圍解矣。”

於是密令王明在長江洲浦間多立長木,若帆檣狀。

王明忽信忽疑,但這是皇上的命令,不得不聽。這時宋軍佔據池州的好處便顯露出來,想要刺探,沒江南岸邊的支援,派小船前去刺探純粹是送死的。

朱令贇到達皖江口,看到遠遠那麼多帆檣。以為是伏兵,因此將船隊停下觀察。趙匡胤這一招是直指人心,若是朱令贇膽子大,該出兵早就出兵了。到現在才發出大兵,說明他心裡上闇弱,害怕。這給曹彬贏來寶貴的時候,派出劉遇及時地趕到。兩軍會合,一刻未耽擱,向朱令贇發起進攻。這時唐軍一個致命缺點暴露出來。船太大了,而這時江水開始淺起來,無論行舟或調頭轉向,極其的不方便。而且據傳朱令贇的艦船高達十餘重。上樹大將旗旙,宋軍圍著它攻打。

朱令贇急迫之下想出一策,他看到風向罕見地颳起了南風。下令將桐油倒入大江中,點火燒起。頓時一片火海飄向宋軍。劉遇不支,眼看大敗。但風向又突然變成了常見的北風。

朱令贇燒宋軍。宋軍還好一點,他們沒有中連環計,所有戰艦一起散開的,能馭船避一避。而他的戰船皆龐大無比,調頭不便,轉向不便,一燒一個準。

十萬大軍眨眼全軍覆沒,朱令贇與副將王暉生擒活捉。

很險的一場戰役。

但曹彬繼續在磨洋工,恐怕這時候連趙匡胤都不知道他的想法。曹彬磨洋工,給了李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