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百姓嗎?”
趙匡胤苦瑟的喝著茶。
宋九又說道:“性質也不同,書院不是培養官員,只是小吏或者其他人才,要的是活力,是創新,是想像力,必須要有天馬行空的思維與思考能力,拘束不能太多,否則會墨守陳規。那邊是官員,若是過份天馬行空,無拘無束,那如何了得?故微臣知道太學種種,卻無從著手。”
這個問題還是讓趙匡胤繼續頭痛吧,主要宋九不能插手,那樣忌諱會更多。
趙匡胤忽然問道:“你那個火藥是否能將太原城牆炸倒?”
“炸太原城牆?”(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章 夜宴(五)
“正是太原城牆。”
宋九想了好一會答道:“陛下,提到太原城牆,微臣忽然想到唐朝一次戰役,史思明將太原城圍困,李光弼派人廣挖地道,通向城外,又在下面用木撐撐起,故意以糧盡約降,約降那天等到史思明大軍前來迎接,將木撐抽掉,數千叛軍陷入地底,李光弼乘叛軍慌亂之時,三軍出擊,擊斃數萬叛兵。這個時間很長,因此微臣琢磨其地下會十分乾燥,便於開挖地道。但微臣為牛之事下去時,從河東數郡經過,看到各條河流湍急,太原城邊上就是汾水,若是北漢人有備,將護城河挖寬挖深,水位懸差再大,非是京城護龍河,水流平靜,就不易丟土填河。不能填河,地道挖不起來,火藥就無法送到城牆之下發揮作用。”
“這個該死的劉繼業。”
“楊重勳哥哥楊業?”
“就是他,他派手下如你所言,重新浚挖了太原城的護城河。”
“陛下如何想到了太原城?”
真相趙匡胤沒有說。
劉鈞病危,劉繼恩日夜伺候,什麼招都不管用,就這一招最管用,例如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操出行,曹植作詩寫賦,天花亂綴,卻拼不過曹丕幾滴眼淚。再如唐高宗李治。於是劉鈞意已定,臨終前執郭無為手,託負後事,望郭無為成為北漢的諸葛亮,說了許多哀切的話。郭無為那時也很感傷,他從武當山下來,先是投奔郭威。郭威一腳將他踢走,是劉崇接收他的。到了劉鈞手中更加重用。這是知遇之恩。
本來這場託孤大戲做得很好,然而一轉眼郭無為看到劉繼恩眼中有一些閃爍。劉家的恩情又化為一空。在趙匡胤兩個高階奸細的勸說下,他終於決定投降宋朝。
三人聯名寫了一封信,派手下秘密將信送到開封城,說劉繼恩雖是劉鈞養子,實非劉家血脈,這說法也不對的,不過劉繼恩雖有劉家血脈,那是來自他母親不能作數,因此北漢群臣未必服氣。只要宋朝一出兵。他們就能勸說劉繼恩投降宋朝。
趙匡胤看到這封信,腦海裡做了分析,有兩個條件,一是如郭無為所說,血脈不純,這與柴榮不同,郭威沒有兄弟,甚至連柴榮的親戚都讓後漢隱帝殺掉了,即便這樣。還遭到馮道的刁難。想一想劉鈞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吧。再者,郭無為為相多年,在北漢也佈下了龐大的勢力。因此可能會以很小的代價取得北漢,那樣何樂而不為。得信後先詔盧懷忠二十二人領兵潞州。以備隨時徵北漢。
然而天殺的太原城牆……怕出意外,於是來到宋九家問這個問題。
宋九狐疑地看著趙匡胤,難道他真改了先南後北的策略。要對北漢動手?
北漢問題不大,還有契丹。
不能說騎兵對步兵就是全殺。中國史上步兵破騎兵的戰例太多了,劉裕卻月陣。蒙恬破匈奴,謝玄北府兵在野戰中對北魏騎兵戰績也不俗,最慘烈的一次是李陵,率五千步兵從居延海向北行軍三十天抵達浚稽山(蒙古戈壁阿爾泰山),與匈奴單于三萬人相遇,擊殺上千人。單于羞怒之下召集援兵,共八萬騎兵。十六比一!李陵只好且戰且退,因為是步兵,速度慢,無法擺脫單于大軍。一路幾十場激戰,前後殺死上萬匈奴騎兵,撤到囗汗山(蒙古譜顏博格多山),彈盡糧絕,兵敗被俘。俘前李陵說了一句,只要再給我們一人十枝箭,就能支援到邊界。
還有,李牧大破胡兵,以步兵為主,騎兵為輔,與現在的宋軍很相像。
但總的來說,騎兵對步兵,騎兵是佔著絕對優勢的。
趙匡胤說道:“宋九,你又在想著你那個先幽州,後北漢吧。不行,契丹不可輕視,一旦兩國耗在幽州,後果不堪設想,你書院設武學是好事,可看來放在你手中教只能誤人子弟,朕以後會派幾個老將前去指導。”
物格學趙匡胤不插手,這個武學行不通,還不知道會讓宋九教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