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時勢造英雄,人生是個大舞臺。在這個夢想年代,誰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夢想,誰都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你也不例外。
劉東華序誰認識馬雲
在2000年《中國企業家》雜誌舉辦的一場論壇上,我初識馬雲,他給我留下了三點印象:一是馬雲長相很“酷”,“酷”得有點像天外來客,演外星人基本不用化妝;二是“自由主義”,作為主講嘉賓,別人演講時他應該在主席臺做認真傾聽狀,正襟危坐的,但他卻悄悄跑到觀眾席後面的臺階上獨自愣神;三是他在演講中一反創業型網路公司對投資者低眉順眼、恭敬小心的常態,放言“投資者最多是舅舅,主人是我們自己”,引發諸多議論。
後來,我們逐漸熟悉了,對馬雲瞭解越多,交流越深,我反而越覺得疑惑:像馬雲這樣一個已經光芒四射的天才創業家,像阿里巴巴這樣一家唯一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可與微軟、通用電氣、沃爾瑪匹敵的中國企業,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對其表現如此冷漠?是不是我的判斷力出了問題?
一直到2004年,在中央電視臺年度經濟人物的推舉過程中,當我對著鏡頭說到“就像比爾蓋茨已經成為人類創造網際網路的傑出代表一樣,馬雲必將成為人類利用網際網路的傑出代表,阿里巴巴也必將因此成為納斯達克的太陽”時,在場的人一臉驚詫,奇怪我為什麼會出此駭人之論。
2005年8月,阿里巴巴併購雅虎中國,雅虎中國攜10億美元“下嫁”阿里巴巴的訊息震驚了全世界,世界也彷彿在一夜之間認識了馬雲,認識了阿里巴巴。儘管直到今天,媒體仍在爭論到底是阿里巴巴併購了雅虎中國,還是美國雅虎併購了阿里巴巴,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已經締造、正在締造和將要締造的阿里巴巴的價值。打個比方,就因這個價值,美國雅虎用一筆昂貴的嫁妝嫁出自己的寶貝“女兒”,從而成為有出息的中國女婿的幸福“岳父”;阿里巴巴則興高采烈迎娶一位富有的公主,從而成為有實力的美國岳父的快樂“女婿”。
問題在於,世界真的認識馬雲、認識阿里巴巴了嗎?我們這些中國老鄉,真的認識馬雲、認識阿里巴巴了嗎?日本人孫正義因為真正認識了馬雲,率先給阿里巴巴做了“舅舅”;美國人楊致遠因為真正認識了馬雲,急急忙忙讓雅虎做了阿里巴巴的“岳父”。而我們這些中國老鄉難道只能透過日本人、美國人、歐洲人,只能透過全世界外國人的眼光間接地、將信將疑地認識我們中國的優秀兒女,承認自己骨肉兄弟的出類拔萃和偉大創造嗎?
這本書也許出得晚了一些,也許還可以寫得更樸實。但無論如何,它一定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認識馬雲、認識阿里巴巴,幫助我們對身邊的傑出同胞變得更加敏感。
讓我們睜大眼睛留心新的馬雲、新的阿里巴巴的出現,像愛護自己的眼睛那樣愛護他們,珍惜他們,並呼喚身邊出現合格的“舅舅”和“岳父”,使馬雲們不但能創造出偉大的世界級公司,而且能讓這些偉大的世界級公司被中國人創造出來後仍能屬於中國。
是為序。
(劉東華,《中國企業家》雜誌社社長兼《經濟日報》出版社社長)
王利芬序馬雲與《贏在中國》
當《贏在中國》的36強進入12強的10場節目錄制結束時,作為三位評委之一的馬雲徹底征服了現場的36強、場內與創業相關的觀眾,以及我們的製作團隊,當然也包括我本人在內。
10場節目中,《贏在中國》的36強要逐一說出他們的創業計劃,三位評委在這36強中只能選出10強,而且,選出的理由要當面給出。在對36位選手進行點評時,我相信這些個個不同的創業計劃全方位調動了馬雲創業十多年中各個時期和各個方面的積累,他的那些經歷一旦遇到活生生的創業案例,他的點評就不由得妙語連珠。我所說的妙語連珠不僅是指語言上的,更多的是指他的點評對於每一個案例的針對性和切實的指導性。
從《贏在中國》的立項開始,我似乎就進入了一種創業的狀態,期間也曾經歷過找錢找人找專案的創業全過程,這幾個過程是創業中最為關鍵的,因為這些粗淺的實踐,我似乎能體味到馬雲對每一位創業者的點評,有許多話我覺得是帶著他十多年創業風雨中的體溫說出來的,實在而誠懇。細細品味他的所謂創業格言警句,總有一種入心入肺、讓人肅然起敬的感覺。
馬雲的創業始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真正是從一無所有開始。短短十多年,在市場上拼出了他的一個商業王國,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