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用於不同專案的開發,每次募集的資金均在億元以上。

除了以上幾個方面,即使面臨著政策外部大環境的新變化,萬科在銀行貸款方面的融資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其中,2004年11月,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就與中國農業銀行簽署了《銀企合作協議》,獲得農行億元綜合授信額度。有人稱之為“這是中國農業銀行有史以來對一家房地產企業的最大規模授信”。

針對萬科目前採用的資本路徑,王石曾公開表示,在透過市場公開方式獲取土地政策出臺以及“121”號檔案抬高房地產企業資金門檻後,過去的“大專案、小資金”運作方式已不適應現行規則,萬科有必要學會運作“大專案、大資金”,強調融資渠道的多元化顯然有積極意義。

資深人士評論則認為,拓寬融資渠道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降低了房地產企業對於銀行貸款資金的依賴性,改善了資本負債結構。2007年11月,王石就對媒體透露,2003年以前,萬科的流動資金當中,70%是靠銀行,30%靠其他渠道。經過這麼多年的產業專業化、資金多元化,現在是倒過來了,30%依靠銀行,70%是其他資金,比如可轉債、與其他公司合作等多元化,所以現在銀根的緊縮對萬科的影響是比較小的。

也有資料顯示,萬科當前的資產負債率不僅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其債務結構也較為分散,呈現三分天下的局面,長期債券、信託和海外資金約各佔1/3。

“對萬科來說融資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是未來幾年需要不停去做的事情,而其中要考慮的一個核心因素是,我們融資的速度能否跟得上發展的速度。”顯然,萬科管理層希望將資本平臺做大,而所有能夠使用的融資工具,都會去進行嘗試。

輿論普遍認為,因為在治理結構、品牌和管理上多年積累下來的良好口碑,使得萬科在公眾和資本市場上都很受認可,所以在融資渠道上,萬科也可以擁有更多的戰略選擇。

其實,如果按照成熟市場經濟產業分類,房地產開發本來是金融業下面的一個分支。而地產界以前所流傳過的一句話就是,王石“不懂房地產,只是善於資本運作”。這也許從另一個角度肯定了王石和萬科在資本市場上的長袖善舞吧。

誰能橫立資本場(1)

“王石和萬科已橫立資本市場10多年不倒。”這是產經界近年來頗為流行的一句話。而在最近一波中國牛市期間,地產界的萬科表現更為搶眼,其高峰高值一度超過美國前四大房地產公司市值總和。輿論驚呼,王石和萬科真的成了一塊“吸金石”。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資本市場上的萬科曾經被喻為“赤腳”。

1.曾經的“菜市場股票”

對於今天的許多人來說,如同中國其他改革開放後的新生事物一樣,資本市場上的萬科和中國股市的一路走來,同樣存在著許多無法想象的昔日場景。對於王石,則更多了些尷尬和感慨。

萬科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是在1988年12月,發行2800萬股,募集資金2800萬元。王石正是利用了這筆資金,才得以高姿態地用2000萬元的報價,一舉拿下威登別墅地塊,也為萬科地產樹立了“黑馬”形象。

那個時候,股票只能在“老三家”的櫃檯交易。萬科股票的上市,不能像現在一樣可以在證券市場大螢幕顯示屏上跳動、閃亮,而是出現在菜市場新鮮蔬菜旁,躋身於賣雜貨的小攤上。而那個時候的人們,也對那些錢生錢的虛擬概念,從內心深處多了些懷疑和牴觸。

1991年1月初,在深圳蛇口菜市場,有一個攤位顯得與眾格格不入,叫賣的商品是一種國人並不太相信的新鮮玩藝兒——股票,攤主就是時任萬科集團副總經理的孫璐。

據孫璐後來回憶:“當時我找到菜市場工商管理所的同志,人家都覺得奇怪,沒聽說過上這兒擺一攤位賣股票的。”

據相關記錄,當時特區證券和中行信託兩家公司作為包銷商和承銷商各承擔了600萬萬科的股票,而特區證券公司所包銷的600萬股,一個多月後還是有150萬股沒賣出,公司只好自己給買下來,剩下的很大一部分是萬科的一些老客戶購買的,再就是萬科招股隊的功勞了。

萬科招股隊那時被公司內戲稱為“打狗隊”。他們擺攤設點,有時可以看到萬科股票在菜市場和大白菜擺在一起賣,此外他們還分成小分隊,走街串巷,上門推銷,對居民區進行地毯式搜尋,用有說“就和今天的人壽保險推銷差不多”。

王石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