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人如何說,它仍然是世界性的。對於一些頭戴黑色圓頂禮帽,身穿深灰色衣裳,來去匆匆的笨人來說,它也許只是一個謀職受僱的地方,使人厭煩氣悶。在這兒,一個人從少年到成年、中年,直到最後退休,始終受到強徵暴斂;對於另外一些年輕有為的人來說,它是個機會的殿堂,在這兒,只要有特長,再加上勤奮,就會得到提升和保障的獎賞;對於浪漫主義者來說,它無疑是大投機商的證券交易所的淵蔽;對於實用主義者來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而對於左翼工會主義者來說,它又是富人奢侈淫逸的所在,那些富人吊兒郎當,寡廉鮮恥,生來就有財有勢。詹姆斯·曼森既是一個白眼看世界的人,又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懂得倫敦中心商業區是什麼地方:它純粹是一個叢林,而他自己就是這個叢林裡的一頭黑豹。
雖說他是一個生性喜歡掠奪的人,但他早就認識到對某些標準必須當面表示尊重,背後將它撕毀,就像在政治上那樣,只有一條戒律,那就是第十一誡:“別讓人看破你。”他滿足了自己的第一需要,那就是一個月前他在新歲榮譽冊上榮膺爵士。這是由保守黨提議的(表面上是為工業盡力,實際上是為該黨大選能得到秘密捐助),並且得到威爾遜政府的承認,因為他支援他們對奈及利亞的政策。他也滿足了自己的第二需要:他發了財,因為他在自己的礦業公司裡佔了百分之二十五的股票,佔據了樓頂辦公室,他比百萬富翁闊上好多倍。
曼森61歲,矮個子,敢做敢為,體格壯得像一輛坦克。有一種盛氣凌人和海盜般粗魯的神態,這種神態使女人為之傾心而使對手感到恐懼。他十分狡猾,對已經確立的倫敦中心商業區和這個王國,對商業生活和政治生活,他都假裝表示尊敬,雖然他明白,兩者都被道貌岸然而幾乎喪盡天良的人們糟蹋得不成樣子。他吸收了幾個那樣的人進自己的董事會,其中包括前保守黨行政當局的兩名部長。那兩個人也都情願除了一個董事的薪水以外,再得到額外的津貼,好在開曼群島和大巴哈馬群島上揮霍。就曼森所知,其中有一個的嗜好是頭戴女招待的帽子、穿著圍裙、嬉皮笑臉地在桌旁伺候三四個穿皮衣的妖冶女郎。曼森把這兩個人都看作有用的人材,認為他們具有相當的影響和極廣的交際,而沒有礙手礙腳的自命清高。一般人都把這兩個人當做卓越的人民公僕。因此,用倫敦中心商業區的一套標準來衡量,詹姆斯·曼森是可尊敬的人,而這套標準和一般人毫無關係。
不過也並不總是這樣,許多探聽他底細的好事者一次又一次地碰壁就是明證。關於他最初發家的事情很少為人所知,他很懂得怎樣來保守秘密。他願意讓人知道的,是他是羅得西亞鐵路上一個火車司機的兒子,在北羅得西亞(今尚比亞)恩多拉的不規則地伸展開的銅礦附近長大。他也願意讓人知道當他還是一個孩子時,他就開始在礦裡的水平巷道於活兒。後來他在銅礦上發了第一次財,可究竟是怎麼發的財,別人永遠也不會知道。
實際上,曼森很早就離開了礦山,不到20歲,他就領悟到,在地下轟隆隆的機器堆裡拼著性命乾的人是永遠也賺不到錢的。要賺大錢必須在地面上,連礦山的管理人員也是賺不到大錢的。他少年時學習過金融,學過怎樣使用和擺佈金錢。天天夜讀使他懂得,一個星期裡做銅的股票生意所賺到的錢,比一個礦工幹一輩子賺的還多。
起初曼森在南非的蘭德做股票販子,也販運一些那個時代禁運的鑽石,編造出一些謠言,讓那些做股票投機生意的人中他的圈套,把一些過期的所有權賣給輕信的人,由此他發了第一批財。第M 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他35歲,在倫敦交際得不錯。由於缺銅的英國當時極力重新振興工業,他就在1948年創辦了自己的礦業公司。在50年代中期這家公司就人人皆知了。15年裡他把股份擴大到世界範圍。當黑非洲的國家即將紛紛獨立時,哈羅德·麥克米倫的變向風吹遍了非洲,曼森是第一個理解這種變化的人。當時多數倫敦中心商業區的商人仍然在為過去的殖民地獨立而嘆息,可是他卻不辭辛勞地去會見和結識大部分渴望權力的非洲新政治家。
曼森會見那些新政治家,就是一場激烈的競賽。他們能看穿他成功的謊言,而他也能看穿他們對他們的黑人兄弟假惺惺的關心。他們知道他需要什麼,而他也明白他們需要什麼。因此,他給他們的瑞士銀行提供款項,他們就給曼森公司採礦特許權,價格也為此而低於平價。曼森公司繁榮起來了。
曼森此外又發了幾宗財。最近的一次是發在澳大利亞的一家名叫“海神”的鎳礦公司的股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