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些。

蒼勁有力,力透紙背,一個放蕩不羈的大大的叉,根本就沒留什麼地方給後面的人上記號,大抵是覺得這份捲紙已經不需要再審閱了吧。

本來,如果夏首輔如此不滿意,其餘人都是不大會細看這份卷子的。雖然夏彥為人古板固執了一些,但文字上的功底在座的確是沒有人可以與之平輩論交的。

嶽淞本想跟著打上一個叉算了,但見這叉畫得這般大,便也起了興致要看看這究竟是什麼文章能讓夏首輔打那麼大一個叉。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差點沒被嚇死,這份考卷正是小林公子答的文官體系。

陛下當時想搞特殊,單獨考小林公子一份卷子,被夏首輔的極力反對攔了下來。

最後是嶽淞出的主意,考小林公子兩道題。既然是他出的主意這件事自然是他去安排,所以他很清楚小林公子多出的一道題上問的究竟是什麼。

問諸考生的策問主題是吏治,如何使官員清廉。

給小林公子加試的題目主題是也是吏治,但是卻是如何用這些寒門士子。

陛下的本意是隻有一張答卷紙也好,如此可以考校林甫,能不能把這兩個主題糅合起來,用緊張的字數答出如此多的小問。

卻是沒想到小林公子覺得字數不夠,就乾脆不答問題,這篇策論的主題分明就是“如何利用寒門士子削弱權貴勢力”,雖然說是糅合了吏治和寒門士子的用法,但比起眾人藉著四書五經的泛泛而談,這篇策論裡所說的東西實在太具體太露骨了。

這談的根本不是官吏治理,這是官吏鬥爭。答法寫法內容都如此叛經離道,難怪刻板的夏首輔如此不喜歡。

但嶽淞是明白人,他知道自己為什麼這些年來官途走得坎坎坷坷卻還是一路往上,一直坐到了內閣次輔的位置。

他不會自大到以為自己真的是多麼特殊,多麼有才能。他明白能讓自己超越了許多同年進士們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自己低調,善於察言觀色,會做人。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不是京城權貴派系的人。

這篇策論實在太大膽了一些,嶽淞思忖了一下,覺得就算自己想到了這個主意,也是萬萬不敢如此露骨地上表給陛下的,更別提在殿試這種場合叛經離道地答出這種策論了。

但陛下一定會喜歡,嶽淞心思輪轉之間,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如果這篇是別人所做,那不一定。但這是小林公子所做,那麼陛下一定能夠容忍其中的冒昧和不敬,接受這個在當局者看來荒誕不經的“言官體系”。

嶽淞隱隱約約地感覺到,機會來了。

內閣次輔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取而代之,成為首輔,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之常情,沒有人會不想。

但到底是心裡想想,還是付諸行動,那就是兩個概念,兩種性質了。

老實點講,嶽淞有這個念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只是一直沒有一個足夠好的機會。

這件事其實不怪他,而是夏彥做得實在太難看了一些。

按理說,內閣的閣老們,雖然也論資排輩,有先來後到,高低貴賤。

但再怎麼說,就算是倒數一位那也是內閣的閣老啊!何況他嶽淞是內閣次輔呢?

好些個時候,一些政務送到內閣來簽字,明明按規章是要兩位大人都簽字的,可夏彥卻總是仗著自己資歷老,工作經驗足。自己看完了之後從不徵詢他人意見,覺得此事可行就動筆批了。

他嶽淞連這檔案裡寫了什麼,半個字都看不到,就更別提別的大學士們了。

這樣一次兩次還好,時間久了嶽次輔慢慢地也就起了這樣的歪心思。

好不容易熬成了內閣次輔,卻還要受這種氣!

可他終究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一直都沒有表露出任何跡象,也沒有任何動作。近來,讓他漸漸堅定自己心思的原因,那便是陛下的態度。

陛下最開始用夏彥為內閣首輔,是因為夏彥是前朝的禮部尚書,門生極多,那時天下剛剛平定,他需要一個有才之人來坐這個位置,也需要一個有名望的人,來吸引天下士子,夏彥是最好的選擇。

後面效果達到之後,若是尋常情況其實就已經可以不再用夏彥,可偏偏夏彥脾氣雖是又臭又硬,工作能力則是極強,陛下緊缺信得過的文人,夏彥這臭又硬的脾氣保證了他不會和權貴們走到一起,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但隨著陛下一點點的佈局,包括設立都察院,增設禁軍二衛,他對朝廷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