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瞠目結舌下對漢中城發起了最強烈的攻擊。
這個方法放在任何一個戰場上都是最愚蠢的決定,他造成的後果不僅僅可能是大軍會毀之一旦,更是整個局勢的變動,所幸趙雲來軍確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沒有任何*下,他們就殺到了城門口。
因為陽平關無憂,所以漢中城的護城河上的吊橋也沒有拉起,大門雖然緊閉,卻有一旁小門開啟。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時候,漢中城下會突然出現漢軍的身影。
即將展開一場與漢中守將楊昂的奪門之鬥。
“動手嗎?”
楊松剛剛登上漢中城,就轉回身問向自己身旁的李察。
李察向下一望,確認攻城的確實是漢軍後,點頭。
誰也沒有料想到,城下來將竟然會是趙雲,趙雲英勇,二次遼東大戰之時,所有人都曾聽說,所以有趙雲在,李察覺得要是殺了楊昂,掌控漢中城暫時的機率將會大大提升。
“世叔。”
當看到楊松走上城來後,楊昂沒有放鬆,反而很沉重的瞧著楊松。
“嗯。”楊松裝的若無其事的盯著城下浴血奮戰的兩軍,低聲問道:“是誰的軍隊?”
楊昂搖搖頭,自己還沒來得及看清楚城池下的形勢,只是看到了走在最前頭的漢旗,所以他命令身旁大軍抵抗,關上城門。
“敵軍親臨,你竟然不知道是誰的旗號?”
楊松故作嗔怒的質問道。
楊昂一怔。
“怎麼讓他們殺到城下的?”
“這。”
楊昂腳步踉蹌一退,神情有些木訥。
“對手殺入城下都不知道,要你何用!”楊松大喝一聲:“來人啊!”
漢中城上,守軍雖然是兩不相幫,但是他們一向對楊松仗勢欺人很不忿,所以也沒人出手相助。
楊昂也沒有想到這個時候,楊松還會挑自己的毛病,神情本有些呆滯,隨即反應過來,楊松定然是勾結了城外的大軍,瞧見身旁的反應,楊昂笑著走向楊松。可是楊昂沒有想到,就在他這神情轉換之間,楊松身旁的李察沒有猶豫,趁楊昂驚魂未定之際,從一旁猛地砍過一劍,結結實實的從他的脖子上劃過。一個沙場宿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敵人的偷襲下,確實有些悽慘。
楊昂絕沒有想到,眨眼之間自己就這麼死了。
“諸位,楊昂怯戰,翫忽職守,今已殺之,眼下朝廷已到,我們現在就降了吧?”
“這。”
身旁眾人踟躕的看著面前的兩人不語。
李察衝著楊松身後的家丁、護院使了個眼色,立刻便有人上前,看住這些小校。只要一有異動,便痛下殺手。
然後李察帶著人下城開啟城門,把趙雲的大軍放進來。
即便在城下亂戰的趙雲也是心驚,沒有想到就以為要無功而返之時,漢中城的大門已經被開啟,而且開城迎接自己的竟然是李察。一千生羌兵,從來沒有打過這麼順利的戰役,以往,他們只要握緊自己手中的韁繩,準備好長矛就能奪下敵人的性命,突然之間讓這些人換成另一幅裝備,沒有了戰馬,也不是在平原之上發起衝擊,卻變成攻城,從沒有想到過自己也能有這一日,所有計程車兵都在為難,他們用盡渾身解數,也沒有覺得能攻下漢中城。
“漢中城已降,漢中城已降。”
城上,楊松高舉手中的旗幟,對著趙雲喊道。
當李察出現在趙雲面前的時候。
趙雲無奈的自嘲了一下,回身看向龐德道:“看起來我們多此一舉了。”
………【第五十四章 步步驚心】………
閬中。
閬(lang)中乃是巴蜀兩地重要的緩衝戰略要地,更是漢中通往巴蜀的要塞,順利透過劍閣的張魯軍並沒有急於南下綿竹,攻取成都。而是揮師前往劍閣東南處的閬中。因為益州部馬相所部正在這裡駐紮。
張魯與馬相是舊識,張魯父張衡(此張衡與東漢發明家張衡不是一個人)與馬相同是太平道道徒,在冀州有過一面之緣。不過兩人當時的地位不同,張衡乃是大賢良師張角座下九席弟子之一,而馬相只不過是一個不入流的人物,甚至在張寶、張梁的門下都不曾為徒,只能算得一個記名弟子。不過因為當時兩人同是巴蜀人氏,有同鄉之誼,所以張衡頗為照顧馬相,所以說張氏與馬相有恩。而馬相是一個粗人,秉性仁厚,所以對張氏一門一直都不曾忘舊恩。即便眼下張衡父子叛教,自立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