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八百四十七章 放長線釣大魚
“透過這個案子,我總結出一個經驗,再遇到讓人一籌莫展的疑難案件,既不能把它想得太簡單,也不能把它想得太複雜。”回想起投入那麼多資源案件偵破工作卻遲遲沒進展的情景,韓博感慨萬千。
“不管誰指揮偵辦都會圍著被害人轉,誰能想到兇手是一個與被害人幾乎沒任何關係的局外人。”許慶國點點頭,一臉深以為然。
難怪這麼年輕就能走上副局級領導崗位,辦案經驗確實豐富。
王局長暗讚了一個,又點上支香菸猛吸了一口,在煙霧繚繞中沉吟道:“小韓,暫不抓捕,為偵破吳澄案創造有利條件,這個風險是不是有點大?”
明知道姜蘭是殺人犯,卻親自把她送上火車,萬一她畏罪潛逃怎麼辦。
韓博當然知道有多大風險,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連忙解釋道:“隆華區離安寶區那麼遠,新聞媒體又沒報道過呂璐案,在傳訊相關人員時辦案人員也沒提過呂璐遇害的事,訊息不對稱,所以對我們來說這是兩起命案,對涉嫌殺害吳澄並製造溺亡假象的嫌疑人而言只是一起。”
“市局法醫鑑定中心和隆華分局刑警大隊出具了鑑定報告,吳澄的屍體已火化,吳澄的親屬帶著骨灰回去了,參與偵查的隆華分局民警都回了各自單位,可以說吳澄的事告一段落,應該能讓兇手送一口氣,能讓兇手放鬆警惕。”
邱大海沒私下找丁新強打聽過案件偵破進展,對吳澄的事不是很瞭解,不禁問道:“韓局,既然殺吳澄的兇手不一定知道呂璐案,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抓捕姜蘭?”
“如果吳澄的死與黃家慧有關,很難說她會不會透過姜蘭打探訊息,她知道姜蘭家的電話。”
“從發現吳澄屍體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星期,期間她有沒有聯絡過姜蘭?”
“沒有。”
韓博搖搖頭,抽絲剝繭地分析道:“從接到吳澄溺亡的噩耗趕到深正認屍,在隆華分局見到黃家慧的那一刻,姜蘭就應該意識到上次來深正時殺錯了人,所以她當時情緒非常不穩定,趁民警不注意對黃家慧大打出手。
吃那麼大虧,照理說她應該不會自討沒趣,但如果吳澄的死與她有關,那麼她完全有可能聯絡姜蘭。因為在接受詢問時她對捱打捱罵的事表現得很大度,裝出一副很自責,對姜蘭很歉疚的樣子。”
讓一個殺人犯在外面轉悠,哪怕她是一個女的,且不太可能再對社會造成危害,但王東心裡依然不踏實,抬頭道:“可不可以在東山對姜蘭採取強制措施,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她應該不會抱僥倖心理,只要擊潰其心理防線,那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
“王局,這一點我也想過,關鍵我們不光要考慮到黃家慧聯絡姜蘭的可能性,還要在吳澄的幾幅作品上做點文章。接下來要拍賣現有的三幅畫,姜蘭是三幅畫的所有人,本色出演比較好。另外調查發現姜蘭跟吳澄父母的關係同樣緊張,如果三幅能成功賣出去,吳家人肯定會有利益方面的訴求。”
對姜蘭採取強制措施,不意味著可以剝奪姜蘭對三幅畫作的所有權。
因為錢,一家人可以反目成仇。
一旦出現那種情況,姜蘭被捕的訊息肯定瞞不住,兇手絕對會有所警覺。
“那三幅畫可不可以不拍賣?”邱大海追問道。
“吳澄生前欠下那麼多外債,不拍賣三幅畫拿什麼償還,姜蘭母子今後的日子怎麼過?對我們而言拍賣一樣勢在必行,因為這三幅畫的成交價能直接影響到另外三十多幅畫的價值,兇手不可能半途而廢,他會關注拍賣過程,甚至會出價抬價。”
相比呂璐案,吳澄案要難破得多。
屍體在觀蘭河裡泡那麼長時間,甚至連落水現場都沒找到,指紋、dna、足跡、目擊者等證據一個都沒有,就算知道兇手是誰都很難將其繩之以法,這樣的案件必須謹慎謹慎再謹慎。
王東權衡了一番,同意道:“既然種種跡象表明吳澄死於他殺,那就放長線釣大魚,但姜蘭一定要盯住,絕不能讓她離開我們的視線。”
“王局放心,我安排人過去了,也跟東山同行協調過,當地公安局會協助我們盯住姜蘭。”
要盯到什麼時候,一向習慣“快偵快破”的許慶國覺得不是很靠譜,但考慮到想偵破吳澄案只能這麼幹,沒有表示反對,而是若有所思地問:“韓局,姜蘭知道殺錯了人,她會不會再跑到深正來找黃家慧?”
“可能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