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馬恩河方向約為一千八百架對一千零七十架。

六月份的這次協約國夏季攻勢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一場悲劇,進攻一方的協約國在一線兵力總數少於防守一方的德奧軍隊,但在亞眠和馬恩河兩個突出部,協約國集中使用的英法兩個突擊集團的兵力則比對面的德奧軍隊人數要多。

這次協約國發起的亞眠馬恩河夏季攻勢持續了近一個月,協約國的坦克突破了德軍第一、第二線陣地,卻被德軍第二和第三線陣地之間縱橫交錯的反坦克塹壕給困得動彈不得,而伴隨進攻的步兵則乾脆被德軍遮斷的炮火隔離在第二線陣地之前無法前進。

雙方近200萬的主力部隊在亞眠和馬恩河大打出手,德軍的重炮始終佔有區域性的優勢,這優勢抵消了協約國空軍的些須優勢並且還有富裕,魯登道夫手裡的預備隊遠比協約國福熙將軍手裡的要多,而且德國作為防守的一方處於內線作戰,法國和比利時境內發達的鐵路網使得德軍在兩個方向的調動迅速而高效。

協約國發起的1918年夏季攻勢事後被認為是在錯誤的時間發起的一場錯誤的攻勢,等到了六月底戰役平息下來的時候,協約國回到了自己先前的出發陣地,英軍損失二十一萬,法軍傷亡達二十七萬,而對面的德奧軍隊傷亡大致在三十二萬人左右,更為要命的是,協約國損失了約一半的重炮和幾乎所有投入戰場的近一千輛坦克。

如果沒有美國遠征軍第一集團軍擋住了魯登道夫的反撲,協約國的戰線幾乎都不能維持,至於空軍,雙方打的勢均力敵,協約國被擊落的飛機數量和德軍差不多,或者說,協約國的空中優勢被數量少於他們的德國空軍所抑制了。

協約國夏季攻勢的慘敗使得西線的氣氛愈加緊張起來,在雙方暫停下來舔著各自傷口的同時,不約而同把視線放回了俄國的東線。

1918年6月下旬,高爾察克的白衛軍主動放棄了伏爾加河右岸、烏法以西的陣地,轉而向西和向北收縮,喀山則像個絞肉機和硬核桃一樣始終抓在白衛軍的手裡沒有絲毫鬆動。當然,喀山國庫裡的黃金已經被轉運到烏法的流言也是漫天飛舞。

伏爾加河流域和烏法地區逃難的人群滾滾向西,傳言在烏拉爾山脈以東的西西伯利亞已經開始實行三七五減租和土地管理臨時條例,那邊是後方又沒有戰爭,對俄國農民特別是無地的農民來說,此刻就是天堂!

蘇俄東方面軍的第1集團軍圖哈切夫斯基從來沒有如此春風得意過,他力排眾議不顧方面軍司令部的命令,指揮自己的集團軍一舉從辛比爾斯克強渡伏爾加河,對岸的白衛軍早就望風而逃,在一個星期裡,第一集團軍收復了伏爾加河右岸縱深一百公里的土地,並且收復了梅列克斯河與大切列姆尚河匯合處的重鎮梅列克斯。

當然,不甘示弱的蘇俄東方面軍下屬第4集團軍從塞瑟蘭向北強渡伏爾加河後,同樣衝到了梅列克斯,雙方為了白衛軍留下的戰利品還差點衝突起來,給莫斯科發的電報都是對方搶了自己的功勞和戰利品。

莫斯科的烏里揚諾夫同志顯然更看重工農出身的紅軍將領圖哈切夫斯基,在早先和叛亂的東方面軍司令穆拉維約夫的鬥爭中,小圖同學堅定的黨性和決不妥協的鬥爭精神顯然使得他的名字給烏里揚諾夫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作為一種提攜或者平衡,同時也是為了調和第一集團軍和方面軍司令瓦採季斯之間的矛盾,1918年六月底,蘇俄中央最高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把東方面軍分為南北兩個叢集,北叢集由第五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組成,由方面軍司令瓦採季斯負責指揮。

而東方面軍的南叢集則有第一、第二、第四三個集團軍組成,南叢集的司令由第一集團軍司令員圖哈切夫斯基兼任,同時為了加強已經開啟缺口強渡了伏爾加河的南叢集的兵力。

北叢集喀山一線的第五集團軍下屬的土耳其斯坦步兵第31師,騎兵第13師和混編騎兵師三個師被緊急抽調到第1集團軍,加強南線對烏法方向的攻勢,這樣,圖哈切夫斯基指揮的南叢集的兵力則增加到了十六萬人左右,成為東線戰場上當仁不讓的主力叢集。

這樣的調整和部署顯然是烏里揚諾夫和托洛茨基雙方掌控前線軍事指揮權的博弈結果,托洛茨基力主以沙俄軍事專家為集團軍和方面軍指揮的觀點在不知不覺中被削弱,雖然這些沙俄的高階將領早就宣誓效忠蘇維埃和加入了布林什維克,但瓦採季斯也好斯拉文也好,作為前沙俄的高階將領,貴族出身的他們要想徹底融入布林什維克的懷抱顯然相當艱難。

同時由於北叢集在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