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屈子放逐江南,行吟澤畔,尚有漁父叩問;東坡謫官,流寓儋洲,日有荔枝可啖。而自己被拋在這湖濱野地,惟有北風可餐。自己年已老邁,又值嚴冬,以衰朽之軀,而踐雨雪之地,處於如此窳陋破敗的茅舍,承受悽風苦雨的這般摧殘,度日如年,何以卒歲?於今以死明志,尚不失為良策。但既而他又自嘲,以死明志,別人會說是畏罪自殺,志又怎麼能明?剛才自己還以革命者自詡,轉瞬就為北風所虜,牢騷滿腹,眾難塞胸,豈不讓人掉牙捧腹?一個真正的革命者,應該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時刻想到人民。現在湖區的百姓,不住草屋的又有幾人?別以為自己是所謂學者名流,上帝就會請你去吃高階的酥糖。已經墜入茅坑裡,還誇口什麼性高潔。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人到絕處許逢生。嬌養的名花,經不住風雨摧殘;野生的賤草,可以任人踐踏。幾十年來,自己與革命連理以後,萍蹤浪跡,什麼風雨都經歷過,難道這一場風雨就挺不過去?待雨後放晴,拾草堵塞牆洞,糊上糞泥;鏟去室內的牛屎,鋪層新土,比起屈原放逐時,所處的“猿狖之所居”,當不會遜色。何況自己吃在公社食堂,一日三餐無憂,自己遭此厄運,也只是現代人的“滄海之一粟”,心何必如此慼慼焉!
這麼一想,他心裡舒坦多了。他想,說話看似容易,其實難啊!如今尾隨鴟夷子、介之推,離開了那個天天該說話的是非之地,與草木共榮衰,該是多麼值得慶幸而又十分愜意的事!韓非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寫了《說難》,那是說說人主不易,弄不好,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其實,現在比古代更甚,就是與平常人相處,說真話招來嫉恨甚至毀家喪命的事,也屢見不鮮。說人家的孩子會長命百歲,人家就熱情款待;說別人的孩子將來會死,則遭到憤怒的譴責。皇帝老子一絲不掛地在大街上行走,王公大臣說他穿上了最漂亮的衣裳,他高興;孩子們笑他沒穿衣,他惱怒。事實上,說孩子能長命百歲,說皇帝穿上了最漂亮的衣裳,是假;而說孩子將來一定會死,皇帝赤條條的沒有穿衣,是真。可人們就是喜歡聽假話而厭惡道實情,好歌功頌德而厭惡別人指點瑕疵,尤其是利劍在手而又夜郎自大的獨裁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那是古代聖賢慰藉枵腹者的誘人流涎的騙人的畫餅,如若用來療飢,那轆轆的飢腸,將會寸斷。古往今來,它不知騙了多少善良的書呆子,把多少迂腐的諍臣送上了斷頭臺。倒是言者有罪,罪不可赦,才是歷史的真實。知而不言,言而不盡,王顧左右言他,才是明哲保身的良策。自古皇帝項上有逆鱗,宰相腹中多劍戟。言語冒犯,“逆鱗”“劍戟”就會傷人害命,牢獄之苦,血光之災,株連族滅,便會接踵而至。居高位操重權者,可以生死予奪;處下僚能使權的,也可草菅人命。秦始皇焚書坑儒,清代大興文字獄,不知讓多少人走上了黃泉路。就是在武則天統治的清明時期,小小的縣令段簡,也能處死名盛京師、譽滿全國的大詩人陳子昂。說話招來的橫禍,遠遠甚於殺人放火。難怪人們常常告戒自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在**統治時代,言官頭上都高懸著一把權力的利劍,逆耳的忠言,是萬萬說不得的。
第三章(。dushuhun。) ; ;午宴說夢(上) 16臥牛棚感悟人生,報大恩義無返顧4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10…3…5 10:10:11 本章(。dushuhun。)字數:2652
歷史上就是有那麼一段短暫的開明時期,也不過是滿天烏雲的縫隙裡,暫時漏出的一抹即逝的陽光。唐太宗可算得上中國歷史上最開明的千古一帝。他總結了隋朝亡國的教訓,認識到了百姓是水、帝王是舟、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也懂得了個人的聰明才智有限、必須集思廣益、才能使治國臻於至善的真諦。因此他倡導聖賢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古訓,時也認真地踐行了這些格言,兼聽而不偏信,一時真正做到了納諫如流,開創了貞觀盛世。魏徵就是這個特定的時代應運而生的一個特殊人物。他敢於犯顏直諫。扶正祛邪,懲惡揚善,匡正人主錯謬。為開創貞觀盛世做出了重大貢獻。唐太宗也充分肯定了他的成績,說魏徵是他的一面鏡子。魏徵生前,唐太宗主動與他結為兒女親家;死時,又親自為他撰寫碑文。可魏徵屍骨未寒,唐太宗就後悔了,終止婚約,毀掉墓碑。原來魏徵的忠言,當時他雖接受了,但他一直心存怨懟。這怨懟一天天堆積起來,便堆成了火山。當這面鏡子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