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大明朝廷內部的明爭暗鬥,李信便大有無力之感,大明朝的國力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但這愈演愈烈的內鬥卻正在一步步將昔日的煌煌大明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明朝的官場生態很不健康,搞起黨爭來,不問是非對錯,只問親疏遠近。凡是政敵支援的,便一概反對。凡是政敵反對的,便一概支援。在施政意見時刻相左的同時還不惜一切代價,用盡一切手段將對方從精神上到**上全部消滅掉。
而在朝廷中文官的身份便帶著天然的政治正確性。反觀他李信,雖然出身於孫承宗一系的高陽民壯,但先與曹化淳合作,自己的部下又曾經是東廠提督太監方正化的部下,這種與宦官扯不清的千絲萬縷的關係,已經在他身上貼了一個明晃晃的標籤。
更何況還有皇帝超乎常理的賞識與提拔,一個身上沒有任何功名的人初入官場便被加封了職同正三品武官的總兵,雖然只管三個衛所,和鎮總兵還比之不及,但卻也是一步登天。以這種速度躥升的武官,在文官眼裡他李信身上必然又貼上了一個迷惑皇帝的倖臣標籤。
再者,楊嗣昌把孫承宗當做潛在的競爭對手,而李信出身與高陽,身上自然還有著孫系人馬的烙印。如此種種因素彙集到一起,掌握朝堂的楊嗣昌又如何會放過自己這個出頭的椽子呢?
李信很鬱悶,高調不是他的本意!
第一百二十三章 糊塗選擇
偌大的場院恢復了平靜,彷彿不曾發生過戰鬥一般,取暖的石炭已經燒的沒了火色,灰敗的餘燼裡透著冬夜徹骨的寒冷�